人才短缺危機:如何打造文體旅的專業新世化?|運動公關Gordon
過去兩年,根據筆者統籌的《香港健身Guide》調查報告顯示,香港運動及健身行業市場銷售額持續增長,2025年達到史上新高的47.3億港元,較2023年的41.8億港元增加13.1%。顯示出香港市民對健康、運動和健身的關注度不斷提高。
隨著需求大增,運目前全港分別有6萬名運動教練和2萬名和健身教練,而從事運動產業的人士(管理層、公關、經理人、前線人員)大約2至3萬名,在推動「運動產業化」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然而,在國際上成熟的運動產業會有更精細的崗位分類,類似賽事策劃、運動公關、體育記者、文體旅專家等運動產業管理這些崗位依然不夠人手,很多時候是一個人要「一腳踢」,兼職多個崗位。
根據《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預計2028年香港需新增6萬名旅遊從業員應付需求,凸顯專業培訓的迫切性。早前香港恒生大學知識交流學院與文體旅發展研究中心將共同推出全新的文體旅課程,課程亦獲成立30多年的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及旅遊業界支持,旨在為業界培育更多專業人才,從而推動香港文體旅產業。
香港恒生大學協理副校長梁偉強博士在10月3日舉辦的文體旅未來發展研討會及課程合作啟動儀式」上指出,應用研究、咨詢同人才培養(ACT)三個角色相當重要,期望課程可以為業界培養緊缺人才及整合資源。香港文體旅發展研究中心顧問陳煜明補充,如果將體育和文化元素融入旅遊業,能夠創造更豐富的旅遊體驗,吸引不同類型的遊客到香港旅遊。
香港運動產業會有至少5年至10年的蜜月期,因為大眾知道運動除了帶來健康外,亦提供情緒價值及增強社區凝聚力,並促進經濟發展。
筆者認為,政府應該趁運動產業踏入黃金期,提供更多誘因以鼓勵企業和個人投入行業。例如,可以為從事體育的企業提供稅務優惠,減輕他們的經營負擔,這樣不僅能促進企業的成長,還能吸引更多投資。
進一步地,政府應加強與教育機構的合作,推動體育專業人才的培訓,確保行業擁有足夠的專業人員。通過這些措施,政府能夠為運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鋪平道路,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運動公關Gordon 邱益忠
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AASFP)運動公關/董事
aa體Con叻總編輯
香港健身Guide籌委組主席
青年創業軍《第三屆十大傑出創業青年選舉》顧問主席
《Startup公關教你初創成功學》作者
Instagram:gordon_khoo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