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爸爸力量」 當父職成為跑者的秘密武器
一些男性在成為父親後跑得更快。雖然相關研究仍然缺乏,但跑者和科學家對此有一些理論。
Rory Linkletter 於波士頓馬拉松以第 6 名完賽,在 2024 年 2 月的時候飛往西班牙參加西維爾馬拉松,他的妻子 Jill 與兩個年幼的孩子同行。這位加拿大職業跑者需要跑出人生中最好的成績 – 刷新兩分鐘的個人最佳紀錄(PB)才能達到奧運馬拉松的參賽標準(2 小時 8 分 10 秒),並成功進入加拿大奧運代表隊。這是他一生的夢想,他希望家人能在場支持並激勵他。如果說有什麼時候需要發揮「爸爸力量」,那就是這一刻。
「進入奧運代表隊對我作為運動員的經濟穩定性意義重大,」Linkletter 說。「我在養家,是我責任的一部分。」
旅程一開始並不順利,兒子在九小時的飛行中完全沒睡,但他們抵達後,全家很快建立起了日常節奏。他們在 Airbnb 住了五天,這幫助 Linkletter 轉移了對比賽的焦慮。
「當你獨自參加比賽時,很容易困在自己的腦海裡一直想比賽,」他說。「但有孩子在身邊,讓我持續維持做父親與運動員的日常節奏。」
父親身份能給運動員帶來優勢的說法並不新。有些人稱其為迷思,但坊間的經驗證據顯示可能不只是如此。2012 年,Mo Farah 的妻子 Tania Nell 在他贏得倫敦奧運 5000 公尺與 10000 公尺金牌幾天後誕下雙胞胎。十年後,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 35 歲 Lucas McAneney 在推著兩歲兒子的嬰兒車下贏得布法羅馬拉松。去年,楊百翰大學(BYU)四年級生 Casey Clinger 在 NCAA 一級越野錦標賽中獲得第六名,創下他在全國賽中的最佳成績就在他第一個孩子出生的前幾天。
和這些運動員一樣,Linkletter 的時機也相當巧合。他在半馬(1:01:08)與全馬(2:10:24)創下個人最佳的 2022 年,是他與妻子迎來長子的一年後。現在,第二個孩子出生不到一年,他來到西維爾,再次準備證明自己。
最後他跑出 2:08:01, 第 13 名,成功入選奧運代表隊。當然,其他因素也可能促成了這次突破,但不管怎樣,他作為兩個孩子的爸爸完成了目標,也讓人不禁想問:「爸爸力量」的說法是真的嗎?
不再只是關於跑步
Linkletter 表示育兒讓他更加成熟。年輕時,他太過重視跑步的地位,成為父親後,他的心理變得更強大。
「跑步這項運動很自我,」他說,「運動員總在尋求進步 – 調整訓練、優化營養、對自己身體的每一個細節都斤斤計較。」
「這是一種特權,也很酷,但那不是全部。」
剛開始他的心思都在訓練和比賽上。他從不願錯過任何一場訓練、任何一小時的睡眠,尤其是任何一次課表。育兒迫使他做出調整。現在,他做的大多數決定都以家庭為優先。
「跑步對我來說依然非常重要,但我的家庭多了一位新成員,我非常非常愛他。我只希望他健康快樂,」Linkletter 說。
父職與運動的光譜
在體育領域,當提到一位男性運動員時,「爸爸」通常不是第一個被提起的身份。
「談到女性運動員是父母時,主播會說,『她是一位媽媽,她剛生完孩子,』」卡爾頓大學的研究經理、2023 年一篇探討父職與菁英運動的研究主筆 Sydney Smith 說。「但你很少聽到有人這樣介紹男性運動員。」
許多女性運動員: 像是小威廉絲(Melissa Bishop-Nriagu)在生育後迅速重返巔峰受到讚譽。Kara Goucher 在生完兒子 Colt 兩年後入選美國奧運馬拉松代表隊。Elle St. Pierre 在生下兒子 Ivan 一年後,贏得 2024 室內世錦賽 3000 公尺冠軍。
「媽媽力量」在科學上是有些依據的。儘管懷孕對運動表現有挑戰,但也有研究指出懷孕後女性可能在某些方面生理上變得更強:增加的血容量與紅血球量提升了氧氣輸送效率;賀爾蒙變化 – 像是睪固酮與鬆弛素 – 能提升力量、柔軟度與痛閾。2023 年一項針對 42 名菁英跑者的研究顯示,在計劃產後復出的女性中,60% 在 1 到 3 年內回歸賽場,近半數回來後跑得更快。
但對男性而言,生理變化就沒那麼清楚了。研究顯示,男性在伴侶懷孕與產後的賀爾蒙也會變化,包括睪固酮、皮質醇、催產素與加壓素的變動,這可能影響親職行為。但目前還沒有證據顯示這些變化會帶來運動表現上的優勢。至於新手爸爸為了保護與照顧孩子而產生的心理動力是否有幫助,目前尚無相關研究。Sydney Smith 的 2023 年報告指出,關於父職如何影響菁英男性跑者的知識仍有巨大缺口。
卡爾頓大學健康科學教授 Francine Darroch 共同參與該研究,她認為父職研究的不足反而強化了「女性才該承擔照顧責任」的刻板印象。她同時也是懷克斯的妻子,她說這項研究就是為了打破這個觀念。
團隊式的育兒
Linkletter 的家庭維持著團的育兒方式。Jill 大多數夜晚都是她一人起床照顧孩子,但 Linkletter 不像朝九晚五的爸爸那樣一整天不在家,他會在不同時間進出家門,能夠在跑步或休息之間陪小孩玩。根據訓練安排,Linkletter 每天大約會花四到六小時陪伴孩子。
「他跑完一回來,就馬上接手幫忙,」Jill 說。
Linkletter 在波士頓馬拉松有很好的表現,是因為清楚父職讓自己變得更強,不只是體能,更是心智。他變得更有韌性,更能察覺自己的情緒。
孩子讓人必須努力面對自己。他說自己不再那麼害怕跑壞課表或陷入賽前焦慮。當你每天都在幫助孩子認識與管理情緒,也會讓你學會理解自己的起伏。
「你會一直擔心其他事,而把自己放在後面。某種程度上,這反而讓你釋放了自己,」Linkletter 說。「跑步、表現、運動,有時候你得用溫柔的手法去握住它們。因為你若抓得太緊,反而會把它們壓碎。」
除了帶家人去歐洲參賽,他也嘗試讓孩子參與他的訓練。他現在三歲的兒子開始會問他今天跑了沒,Linkletter 相信,這正在培養孩子未來有夢想的能力。
「教會一個人一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為那件事樹立好榜樣,」他說。
Please follow Insports Hub on Facebook & Instagram
https://insportslab.com/
FB
https://www.facebook.com/insportslab
IG
https://www.instagram.com/insports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