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中年開始守住肌肉存款!營養師:營養與運動並行預防肌少症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09月21日10:00 •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
現代人因久坐、飲食不均與缺乏運動,肌肉流失往往比想像中更早開始。應在中壯年階段就積極維持肌肉量,避免等到出現明顯無力或跌倒風險才開始補救。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肌肉不僅是身體活動的基礎,更是維持代謝、行動能力與生活品質的重要支柱。營養師陳珮淳隨著年齡增加,若忽視肌肉流失,容易出現疲倦、無力與跌倒風險,甚至影響長期健康。醫學上將此現象稱為「肌少症」,代表肌肉量與肌力逐漸下降。預防肌少症,必須及早開始累積「肌肉存款」,透過營養、運動與生活管理,維持身體的強健與穩定。

維生素D與蛋白質攝取 是肌肉存款基石

肌肉合成的主要原料是蛋白質,因此每日攝取充足的蛋白質是預防肌少症的第一步。陳珮淳營養師指出,一般成年人建議每公斤體重攝取1至1.2克蛋白質;熟齡族群因合成效率下降,則建議提升至1.2至1.5克/公斤。若蛋白質不足,肌肉無法修復與生成,再多運動也難以見效。

維生素D不僅幫助鈣質吸收,也是肌肉力量的重要營養素。陳珮淳營養師提到,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肌肉無力、跌倒風險上升,並影響骨骼健康。常見來源包括鯖魚、鮭魚、蛋黃與牛奶。

此外,日常多曬太陽,也能幫助身體自行合成。臨床上發現,維生素D不足的長者更容易發生骨折與肌肉流失,因此特別需要補充。

鈣與鎂協同作用 維持肌肉收縮放鬆

陳珮淳營養師提醒,鈣質在肌肉收縮中扮演「開關」角色,而鎂則負責「煞車」,讓肌肉放鬆。若缺乏其中一項,肌肉容易抽筋或痙攣,長期下來也會影響肌肉的耐力。食物來源包括牛奶、起司、小魚乾、深綠色蔬菜與堅果。保持鈣鎂比例的均衡,能讓肌肉在收縮與放鬆之間運作順暢,避免過度疲勞。

Omega-3脂肪酸 減少發炎保護肌肉

慢性發炎是導致肌肉流失的隱形因素。陳珮淳營養師表示,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發炎作用,能保護肌肉免於加速分解,同時支持關節健康,讓運動更持久。食物來源包括鮭魚、鯖魚、亞麻籽、奇亞籽與核桃。對於平時油脂攝取偏少或以精緻油為主的人,特別需要透過食物或營養補充品增加Omega-3的比例。

維生素B群轉化能量 提升能量代謝效率

蛋白質攝取後,仍需透過能量代謝才能有效轉換為肌肉。陳珮淳營養師指出,維生素B群就像「代工廠的員工」,負責將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能量,讓肌肉在運動時有足夠動力。B群來源包括全穀類、燕麥、豆類、瘦肉與酵母。長期缺乏B群,容易感到疲倦無力,即使攝取足夠蛋白質,也難以發揮效果。

阻力運動與有氧運動 結合雙重效益

運動能讓「肌肉存款」產生利息。阻力運動如深蹲、舉啞鈴與伏地挺身,能直接刺激肌肉纖維生長;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與騎腳踏車,則促進心肺功能與能量利用。最佳的策略是將兩者結合,既能增加肌肉量,又能改善循環代謝。陳珮淳營養師建議,每週至少進行兩次阻力訓練,搭配規律有氧活動,以達到全面的效果。

良好生活習慣 及早累積肌肉存款

除了營養與運動,日常生活管理也影響肌肉狀態。陳珮淳營養師指出,三餐中應確保蛋白質的分配,尤其早餐更不可忽視。充足睡眠能讓肌肉在夜間修復生長,而曬太陽則幫助合成維生素D。體重控制同樣重要,避免肥胖掩蓋肌肉不足,造成「外表看似正常、實際肌肉量不足」的隱藏風險。這些小習慣看似簡單,卻是維持長期健康的關鍵。

陳珮淳營養師提醒,肌少症並非老年人的專利,現代人因久坐、飲食不均與缺乏運動,肌肉流失往往比想像中更早開始。應在中壯年階段就積極維持肌肉量,避免等到出現明顯無力或跌倒風險才開始補救。均衡營養、規律運動與健康生活習慣,是讓「肌肉銀行」穩健成長的三大支柱。守住肌肉存款,就能延緩老化,維持行動力與生活品質。

查看原始文章

75歲阿嬤走路常跌倒竟是肌少症惹禍 醫曝診斷與預防關鍵

台灣健康醫療網

肌少症不是老人才會有! 專家教你「抗肌少訓練法」

台灣健康醫療網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