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情緒控制】孩子一言不合就大哭大叫 情緒失控?媽媽靠一「神器」 2歲兒學會穩定情緒

MamiDaily

更新於 10月08日11:01 • 發布於 10月08日07:00 • PressLogic - Mami親子日常

許多家長都經歷過這種時刻:孩子不願穿鞋、玩具被拿走、沒吃到想要的點心,下一秒就開始大哭、尖叫,甚至生氣亂摔東西。面對幼兒情緒失控,家長常感到無助又焦慮。英國一位年輕媽媽Bella Firman卻意外找到了一個「冷靜開關」——一本情緒繪本,成功幫助2歲兒學會控制情緒。

英國一位年輕媽媽Bella Firman卻意外找到了一個「冷靜開關」成功幫助2歲兒學會控制情緒

Photo from @Bella Firman

從「崩潰邊緣」到「能說出感受」

23歲的Bella住在英國萊斯特,她的兒子Luca今年快3歲。像許多同齡孩子一樣,Luca經常為了小事情緒失控。Bella坦言:「那時他完全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感受,常常一下子就大哭或生氣。」不想只用「不准哭」或「別鬧了」來壓下情緒,Bella開始尋找更好的方法。她在TikTok上看到有人推薦情緒類繪本,決定買回家試試。沒想到,這個看似簡單的舉動,竟成了Luca情緒轉變的契機。

Bella說:「現在當他覺得生氣或難過時,會主動告訴我,我們會一起面對,讓情緒不至於越來越大。」

兒子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感受,常常一下子就大哭或生氣

Photo from MamiDaily

一本教孩子「深呼吸」的繪本

在她購入的繪本中,Luca最喜歡的是《The Big Angry Roar》(暫譯:〈大大的生氣咆哮〉)。故事講述一隻小獅子不知如何表達怒氣,最後發現最好的方法竟然是「深呼吸」。Bella笑說:「現在只要他開始生氣,就會自己走到旁邊,做幾次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

這個習慣不僅幫助Luca學會自我調節,也讓Bella學到如何用平靜的方式陪伴孩子。「以前我會急著制止,但現在我會先陪他一起呼吸,讓他知道生氣是可以的,只要我們學會怎麼面對就好。」

這個習慣不僅幫助Luca學會自我調節,也讓Bella學到如何用平靜的方式陪伴孩子

Photo from MamiDaily

專家:情緒繪本能幫助孩子理解自己

學樂出版(Scholastic)的教育專家指出,情緒學習繪本能幫助幼兒建立表達情緒的詞彙,增強自我覺察,也讓孩子學會面對負面情緒的策略。這類書籍不只是睡前故事,更是一種情緒教育的工具。透過故事角色的情緒起伏,孩子能從中學會:「我也有這樣的感覺,而且我可以用別的方式來處理它。」

網民:讓孩子理解,而非壓抑

Bella的分享影片在TikTok上吸引超過240萬次觀看,網民紛紛留言表示共鳴。有位網友說:「《The Color Monster》也是很棒的情緒繪本,我在托兒所工作時常用,它真的幫助孩子更懂得表達自己。」另一位媽媽留言:「我女兒也超愛《Tiny Tantrum》,自從我們每天睡前一起看,她的脾氣真的好很多。」還有人說:「不要責怪孩子有情緒,要教他們怎麼管理情緒,這才是真正的幫助。」

不要責怪孩子有情緒,要教他們怎麼管理情緒

Photo from MamiDaily

一本書帶來的平靜力量

如今,Bella看到Luca在情緒快要爆發時能主動深呼吸,她總是感到欣慰。「那是他學會面對自己感受的證明。」她說。從一開始的手足無措,到現在能與孩子一起冷靜面對,Bella發現,原來幫助孩子學會控制情緒,不是要壓抑他們,而是教他們認識自己。而那個「冷靜開關」,其實就藏在一個簡單的故事裡。

延伸閲讀:

【玩具選擇】女孩只能玩娃娃 男孩就要砌模型?研究揭:玩具選擇不當或限制孩子潛能

延伸閲讀:

小朋友長時間對住手機iPad?視光師提醒小心「假性近視」風險 一招把握護眼黃金逆轉期

Text:Mami Editorial

閱讀完文章,記得追蹤 MamiDaily親子日常 以下平台,隨時接收最新育兒教育資訊 !

【Follow MamiDaily親子日常 IG】

【Like MamiDaily親子日常 FB】

查看原始文章

【滋潤湯水】10款潤肺止咳湯水食譜推介 改善及預防咳嗽+提升免疫力!

MamiDaily

【龍校】17間熱門「一條龍」幼稚園收生詳情及學費一覽

MamiDaily

【家庭關係】教養方式不一致影響夫妻感情? 3招重拾家庭和諧 讓伴侶、長輩成為神隊友

MamiDaily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