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跑步燃燒千卡卻不敢吃碳水?你可能正在拖累自己的表現
你也曾因為「怕胖」而不敢吃碳水嗎?其實,對跑者來說,碳水化合物並不是敵人,而是長距離運動不可或缺的關鍵能量來源,更是維持身體健康與運動表現的重要營養。
雖然某些減重飲食法將碳水化合物妖魔化,但對於準備半馬或全馬的跑者來說,適當攝取碳水,不僅能幫助你撐過長距離的訓練,更是避免跑到「斷電」的關鍵。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每天到底該吃多少碳水?又該怎麼聰明地選擇好碳水、不吃壞碳水?
圖 / FreePik
為什麼碳水對跑者很重要?
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尤其對正在工作的肌肉來說,更是不可或缺。雖然脂肪與蛋白質也能提供能量,但它們的消化與轉換速度較慢,不適合應付需要即時補給的跑步強度。
其實,我們的身體在任何時刻都同時燃燒脂肪與碳水,並非「二選一」。當你在進行輕鬆慢跑或恢復跑時,身體會以脂肪作為主要燃料;但一旦進入高強度訓練,比如間歇跑、節奏跑,甚至長距離課表,這些都需要快速釋放能量,這時碳水就成了主角。
圖 / FreePik
跑者該吃哪些碳水?
跑步前一餐建議適量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並相對減少蛋白質與脂肪的比例,理想的碳水與蛋白質比例約為 3:1 。
以下是適合跑者的優質碳水來源:
* 地瓜(與其他澱粉質蔬菜,如南瓜等)
* 全穀類(如燕麥、法羅小麥、糙米、藜麥、小米等)
* 發芽麵包
* 新鮮水果(如香蕉適合跑前、莓果適合跑後)
* 果乾(糖分較高,建議限於跑前食用)
圖 / FreePik
每天應攝取多少碳水?
碳水攝取量會因訓練強度、時間與用餐時機而異。
若處於淡季或低強度訓練,每公斤體重每天應攝取約 3 克碳水。
若你只是輕鬆跑、沒有每週多場高強度訓練,與非跑者相比碳水需求不會差太多。
建議:蛋白佔總熱量的 10~35%,碳水 45~65%,脂肪 20~35%。但若你正準備比賽,則需每天攝取約 5~6 克碳水/公斤體重。
碳水會影響減重嗎?
當目標是減重時,要記住:「完全剔除某類食物」從來不是健康或可長久執行的策略。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學會挑選高品質的碳水來源,像是全穀類、水果和蔬菜,而非精緻加工的洋芋片或餅乾。同時,也別急著一次翻盤式地改變飲食習慣,以穩定、漸進的方式調整,才是能長久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
責任編輯:Ivy
新聞來源:Runner's World
此文章由「香港運動筆記」最初發表於 https://shorturl.at/J7p3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