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免高風險開胸、割脖!客製支架助高齡病患拆彈主動脈瘤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10月22日09:48 • 發布於 10月22日11:46 • 周佩怡

主動脈弓部位於心臟與腦部血流交匯點,一旦該處腫瘤破裂,不僅增加中風風險,亦有死亡可能。近年台北榮民總醫院引進最新「客製化胸主動脈開窗支架」技術,依病人主動脈形態量身打造支架,經鼠蹊部進入置放,免去開胸與頸部繞道手術風險,也縮短住院期,適合高齡與高風險患者,目前已成功治療 2 名患者。

主動脈弓部瘤如不定時炸彈,須靠手術根治

北榮心臟外科主治醫師陳沂名表示,主動脈弓部連接心臟與腦部血流,是主動脈三大分支的交匯點,一旦發生動脈瘤或剝離,極易導致破裂與中風。據統計,主動脈破裂是心血管猝死的第四大原因,其中弓部瘤的治療難度最高。

主動脈弓部瘤多屬退化性疾病,好發於 70 歲以上男性、抽菸、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患者。除了控制危險因子外,目前唯一根治方法仍是手術介入,過去常用的傳統開胸手術雖成功率可達 9 成,但須胸部傷口將長達 20 公分,拉長手術時間與住院恢復天數,不適合高齡或曾接受相關手術及風險較高的患者。

而微創主動脈支架置入手術雖為主流,但仍需先進行頸部繞道手術以確保腦部血流暢通;脖子傷口約 6 公分,平均住院 7-10 天。若患者條件不適合,則需採開胸手術切除腫瘤並重建。

「量身訂做」支架,助高齡、複雜病史患者成功康復

至於北榮新引進的「客製化胸主動脈開窗支架」技術,陳沂名說明,可依據每位患者獨特的主動脈形狀、走向、個別頸部分支動脈的大小、角度,客製化設計專屬支架,接著從鼠蹊部進入,在 X 光導引下定位並釋放,隨後再以 3 條較小的覆膜支架置入頸部 3 條分支動脈,即可有效隔離動脈瘤,預防破裂導致中風。手術傷口僅 0.5 公分針孔大小,手術風險低、住院時間約 5-7 天、術後恢復快。

臨床上已有多位高齡與複雜病史患者受惠。今年 9 月中旬一名 80 歲具高血壓與慢性腎臟病、曾歷經胸與腹主動脈支架手術的患者,追蹤發現主動脈弓部瘤達 6.2 公分、緊鄰通往腦部及左右手的頸部分支,傳統開胸或繞道手術風險極高。經採用客製化開窗支架治療後,術後恢復良好。另一名 63 歲患者為二次開胸個案,弓部瘤達 8 公分,同樣成功以此技術完成治療。

陳沂名也提醒,突發胸痛或背痛是主動脈瘤與剝離最常見警訊,建議民眾應戒菸、控制三高並定期追蹤,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及早發現異常才能避免破裂危機。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諮詢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陳沂名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主動脈瘤」復發!新治療法可「避免再次開胸、減少出血量」

Heho 健康(台灣)

天冷當心血壓飆高,主動脈剝離找上門!專家說明病因、治療方式

Heho 健康(台灣)

「主動脈瓣膜狹窄」僅服藥死亡率過半!兩種手術遠離死亡風險

Heho 健康(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