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人氣越式法包靈魂在肝醬 一口咬下扎肉多滋味

明報

更新於 9小時前 • 發布於 5小時前 • 趁「熱」食
街頭美食新寵–越式烤肉法包(前右,$65),焦香的烤肉與鹹鮮的肝醬味道合拍,還有越式春卷(前左,$50/3件)、蝶豆花鮮奶(後右,$38)、百香果沙冰(後左,$28)等特色產品。(黃志東攝)
美味關鍵–Bánh Mì Nhớ的店主Jully認為,bánh mì要好吃全靠肝醬,她特地在越南請了一名資歷逾50年的老師傅以新鮮豬膶及豬肉製作肝醬,確保質素。(黃志東攝)
越式扎肉–配料有豬肉扎肉(右起順時針方向)、煎扎肉、豬頭扎肉、豬腿肉扎肉、越式叉燒,以及中間的越式肉鬆,十分豐富。(陳麗斯攝)
越式慢燉豬肉法包內的慢燉豬肉,以八角、魚露等燉至軟腍,香腴柔軟。($62)(黃志東攝)
經典越南雜錦法包,內含4款扎肉、越式叉燒及肉鬆。($68)(黃志東攝)
Cat(左起)、May及Jully分別在港居住20多年、40多年及約10年,合力將家鄉味道帶給喜愛bánh mì的香港人。(黃志東攝)
河內烤豬肉撈檬粉的配料有烤豬肉、花生等,加入自調魚露汁即時提鮮。($75)(黃志東攝)

【明報專訊】越式法包(bánh mì,音bun mee)近年成為全球街頭美食的新寵兒,美食網站TasteAtlas今年公布的全球街頭小食排行榜,bánh mì更躋身世界前十,可見其人氣!這款源自法國殖民時期的越式三文治,結合了法式長棍、肝醬、扎肉、醃菜等多元食材,風味獨特。近期,香港亦正掀起這陣bánh mì熱潮。尖沙嘴剛新開了一家隱蔽的越式法包專門店,主打本地少見的越北風味,味道香濃又足料,吸引不少回頭客。

近來香港掀起越式法包(bánh mì)熱潮,成為本地街頭美食新寵。美籍越南裔作者Andrea Nguyen撰寫的The Banh Mi Handbook Recipes for Crazy-delicious Vietnamese Sandwiches食譜,提到bánh mì源於法國殖民時期(1883至1954年)。當時法國人引入長棍(baguette)到越南,並配上牛油、芝士、牛扒等西式食材,稱為bánh tay。隨後越南北部和南部逐漸發展出不同風味。1930年代的北部口味簡樸,僅用長棍、肝醬、肉及調味料;南部則加入蔬菜,配料較豐富。1940年代,西貢(Saigon)商人創新地加入中西合璧的冷切肉——扎肉,搭上蛋黃醬、醃菜、芫荽、青瓜、辣椒、美極鮮醬油及其他材料,成為今日bánh mì的雛形,至1945年正式改名為bánh mì,更逐漸普及成為國民街頭美食。Andrea形容bánh mì含有多地飲食文化,麵包、調味料和部分肉類源自中國和法國;醃菜、芫荽及辣椒則反映出越南當地人的口味。

肝醬鹹、甘、香、鮮 提升味道層次

本地早於1970年代已出現越式法包,佐敦渡船角的添記法式三文治是經典之一,長棍夾有扎肉、豬手、番茄等材料,曾獲蔡瀾讚賞「好吃得厲害」。去年越南KOL Kiki在灣仔開設「品味」越式法包店,憑地道味道而火速走紅,再度掀起越式法包熱潮。今年在中環開設分店,灣仔店更獲選米芝蓮指南入選餐廳。

鍾情bánh mì的,不少人為那外脆內軟的法包而吃。記者採訪了幾家越式法包店的店主,他們都不約而同推舉肝醬才是bánh mì的靈魂所在。尖沙嘴8 MILES Bánh Mì的店主Paul更笑說:「沒有肝醬的越式法包,只會變成一件連鎖快餐店三文治。」荃灣Bánh Mì Holic By Việt Thúy Uyển的老闆Thomas分享,bánh mì中的肝醬最美味,童年時更會刮取肝醬撈飯吃。肝醬源自法式肝醬(pâté),越式做法是將豬膶、雞膶及豬肉混合。坊間有人用罐頭肝醬,但Paul堅持自製才好吃。各店肝醬配方不同,有的細滑,有的帶碎肉口感,但共通點是集鹹、甘、香、鮮於一身,瞬間令肉類味道更豐富,提升至另一層次。

越南製肝醬扎肉 保地道滋味

香港大部分越式法包店偏向越南南部風味,6月在尖沙嘴開設的Bánh Mì Nhớ 香港正宗越南法包專門店主打少見的北部風味,口碑甚佳。記者三顧小店,發現有不少客人都稱自己是回頭客,還遇到一名對bánh mì要求甚高的澳洲吃貨:「澳洲有很多越式法包店,我很熟悉這味道!」他吃了一口也讚不絕口。店家盼每個客人有如店名「Nhớ」(想念)般,想念他們的越式法包味道。

Bánh Mì Nhớ 由居港約10年的越南太太Jully開設,她找來兩名太太Cat和May一同幫忙,將家鄉味道帶給喜愛bánh mì的香港人。Jully的家鄉正是越北海防市:「外面的bánh mì大多是南部,甜少少,不是我兒時吃過的味道。我們北部的沒那麼甜,濃味一些,鹹一點。」而肉味和肝醬味較為突出。她特地在越南聘請擁有超過50年經驗的老師傅製作肝醬、扎肉、越式肉鬆及越式叉燒等配料,每周2次直送到港,「曾試用本地新鮮豬肉製作,但還是越南新鮮豬肉比較香,最終決定在越南製作,保留最地道的味道」。肝醬以豬膶、雞膶和豬肉混合製作,濃郁芳香,呈琥珀色帶光澤。扎肉有豬肉扎肉、煎扎肉、豬頭扎肉及豬腿肉扎肉,亦有越式叉燒及肉鬆,配料豐富。另請居港越南師傅在港製作短法棍(short baguette),確保麵包鬆脆新鮮。

製作過程講究,在短法棍內加入自家製牛油蛋黃醬、肝醬、4款扎肉和叉燒,放進焗爐焗約5分鐘,令包身香脆。最後加上青瓜條、芫荽段、辣椒粒,以及自家醃製酸紅、白蘿蔔條,還有少許美極醬油和胡椒粉調味。一咬下去,法包發出清脆聲響,先嘗到肝醬的鹹鮮,繼而是各款扎肉和叉燒多重味道。辣椒粒、醃蘿蔔和芫荽的辣、酸和甘苦味,中和了肉膩感。一個法包吃的不止食材,還嘗到手藝、誠意和家鄉情懷,令人難忘。經典雜錦口味外,還有河內烤肉味、叉燒味和燉豬肉味。烤肉以香茅、乾葱、魚露等醃製過夜後烤香,柔軟帶焦香。燉豬肉則以五香粉、八角及魚露等燉至軟腍,香腴柔軟,微甜甘香。

烤肉撈檬、春卷 配魚露更出色

河內烤肉撈檬和海鮮豬肉春卷也值得一試,當中的魚露汁十分出色,酸甜度適中,用來蘸春卷提鮮,撈檬爽口開胃,與焦香的烤肉味道很夾。此外,咖啡選用越南中原咖啡粉,以滴漏壺花約4小時慢慢滴漏出2公升的咖啡膽。混入煉奶製成越南黑咖啡;混合煉奶和鮮奶就化身越南白咖啡,或在齋啡上加入順化鹽奶蓋的創新口味,各具特色。

Bánh Mì Nhớ 香港正宗越南法包專門店

地址:尖沙嘴白蘭軒道2號地下

查詢:9552 8611

文:陳麗斯

美術:謝偉豪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查看原始文章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