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育兒習慣】父母最易忽略的10個錯誤育兒習慣 看似貼心 但其實會限制孩子的發展?

MamiDaily

更新於 09月04日11:01 • 發布於 09月04日07:00 • PressLogic - Mami親子日常

在父母心中,誰不希望孩子健康快樂、懂得自信勇敢,又能成為有責任感、獨立思考的大人呢?但在日常生活裡,許多出於「愛」的做法,卻往往成了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這些習慣看似是保護,卻在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學習判斷、承擔後果與培養勇氣的機會。

在日常生活裡,許多出於「愛」的做法,卻往往成了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Photo from MamiDaily

以下整理出十個父母最常犯的錯誤教養習慣,也許我們會發現,自己其實也曾無意間落入過這些陷阱:

1. 不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還小,不懂得選擇」,於是凡事替他們決定。久而久之,孩子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也缺乏對自己選擇負責的勇氣。其實,選擇不必從大事開始,即使只是「今天穿哪件衣服」、「早餐要喝牛奶還是水」,這些小小的決定,都是培養孩子自主性的重要練習。當孩子逐漸長大,才有能力在更複雜的人生抉擇中做出判斷。

2. 不允許孩子犯錯

童年就是嘗試的最好時機,而嘗試必然伴隨錯誤。如果父母總是急著阻止孩子跌倒、避免他們失敗,孩子將缺乏應對挫折的經驗。無論是做作業寫錯字、做甜點放錯材料,還是學騎腳踏車時跌倒,這些看似「失敗」的過程,其實正是孩子學會調整和累積勇氣的寶貴時刻。若父母過度保護,只會讓孩子害怕挑戰,甚至過度依賴父母的指引。

如果父母總是急著阻止孩子跌倒、避免他們失敗,孩子將缺乏應對挫折的經驗

Photo from MamiDaily

3. 沒有真正傾聽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不是不願意分享,而是害怕被批評或責備。如果父母總是急著下判斷,孩子就會選擇閉嘴,把心事藏起來。真正的傾聽不只是「聽到內容」,而是願意放下情緒,不立刻反應或責備。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接納,他們才會放心開口,也更願意在遇到問題時尋求幫助。小小的信任累積,將成為未來親子溝通最穩固的基礎。

4. 過度誇獎

誇獎本身沒有錯,但若父母對孩子的每一個小動作都大肆稱讚,讚美就會失去價值。孩子可能會依賴外界肯定,反而無法體驗「自我成就感」。與其動不動說「你好棒」,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親自體會到努力後的成果。例如當孩子經歷多次嘗試才完成游泳考驗,他自己說出「我真的很為自己驕傲」的那一刻,遠比任何誇獎都更有力量。

誇獎本身沒有錯,但若父母對孩子的每一個小動作都大肆稱讚,讚美就會失去價值

Photo from MamiDaily

5. 總是急著出手相救

父母本能地想保護孩子,不忍看他們受委屈或失敗,但如果每次都立刻介入,孩子只會學會依賴,而無法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孩子遇到同儕爭執時,比起父母立刻「買東西補償」或「直接出面解決」,更好的方式是引導孩子去對話,理解問題背後的原因。唯有這樣,孩子才能學會如何自己面對困境,而不是等待父母伸出援手。

6. 被愧疚感綁架

父母因為工作繁忙、陪伴不足,常常會用禮物或特別的待遇補償孩子。雖然這樣能暫時平息愧疚感,但長遠來看,孩子會誤以為「失落可以靠物質彌補」。其實,讓孩子體驗失望與挫折,是培養抗壓性的重要課題。父母要相信,孩子比想像中堅強,他們能承受、也能從失落中學習。

禮物或特別的待遇補償孩子能暫時平息愧疚感,但長遠來看,孩子會誤以為「失落可以靠物質彌補」

Photo from MamiDaily

7. 期待完美

要求孩子凡事完美,不僅會讓孩子壓力大,也會削弱他們的積極性。例如,孩子自己整理床鋪,雖然不如父母理想,但已經展現了努力。若父母立刻挑錯或重新整理,只會讓孩子覺得「再努力也不夠好」。鼓勵孩子盡力而為,比苛求完美更能激發他們持續進步的動力。

8. 只會說,不會做

父母希望孩子養成好習慣,最有效的方式其實是「以身作則」。如果父母自己熱心助人、樂於閱讀、懂得傾聽,那麼孩子自然會耳濡目染。單純的說教,往往遠不及日常行為的力量。換句話說,孩子看的是父母怎麼做,而不是父母怎麼說。

父母希望孩子養成好習慣,最有效的方式其實是「以身作則」

Photo from MamiDaily

9. 沒有成為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面鏡子。若希望孩子懂得友善待人,就要先展現如何尊重他人;希望孩子愛閱讀,就要讓他們看見父母也樂於翻書。孩子最終會模仿的,並不是我們的話語,而是我們的生活方式。當父母身體力行,孩子才會真正把這些價值觀內化成自己的行為。

10. 不鼓勵孩子嘗試與失敗

很多父母害怕孩子受傷,於是勸阻他們不要去挑戰看似困難的事。可是一味迴避,會讓孩子缺乏勇氣。與其阻止,不如告訴孩子「試試看吧!失敗也沒關係。」當孩子看到父母也會嘗試、也會失敗,甚至願意承認錯誤,他們就會明白:失敗並不是可怕的事,而是一種學習。正因為嘗試過,他們才有機會獲得真正的成長。

父母的愛常常出發點是「想保護」,卻可能在無形中阻礙了孩子。真正的愛,不是替孩子清除所有障礙,而是讓他們有機會跌倒、站起來,學會思考和承擔。唯有如此,他們才能真正走向獨立與堅強。

延伸閲讀:

【寵愛寵壞】父母想給孩子最好的 卻擔心養出「小霸王」?網民教分辨法 判斷家長是寵愛還是寵壞

延伸閲讀:

【名幼N班】李璨琛細女開學入讀國際名幼N班 學費逾14萬 為1原因姊妹升學規劃大不同!

Text:Mami Editorial

閱讀完文章,記得追蹤 MamiDaily親子日常 以下平台,隨時接收最新育兒教育資訊 !

【Follow MamiDaily親子日常 IG】

【Like MamiDaily親子日常 FB】

查看原始文章

【家庭開支】夫妻月入10萬淪負資產 港媽發帖呻窮 網民熱議:低級中產一直最慘

MamiDaily

【升中】小五家長問:考哪些英文證書對升中有助? 網民勸別浪費時間 只有一方法真有用

MamiDaily

【孩子牙醫】孩子流牙血!因1原因遭拒看診 媽媽指牙醫無醫德反被網友斥無理

MamiDaily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