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B1: 阿里谷AI 用「芯」國產化 股價近4載高
阿里巴巴(09988)的內地電商和本地生活服務部門挑戰重重,但在人工智能(AI)的星辰大海上不斷為投資者帶來想像空間,單是周五就先後傳來通義千問團隊又推出新AI模型,並開始以自家晶片訓練模型,降低對英偉達(Nvidia)的依賴。「AI」和「國產化」雙重概念加持下,股價周五曾飆7.32%,收市仍升5.44%,報151.1元,本月累飆30.59%。儘管要升多16%才收復176元的招股價,但已是近4年高位。
消息指,阿里早在今年初已經開始用自家晶片,訓練一些較小的AI模型,據說它的性能拍得住英偉達的H20(迄今可以對華出口的最高檔產品)。
儘管消息人士表明,阿里最尖端的模型依然會用英偉達的晶片,但資金近年一聞「國產化」即眉飛色舞,即使上述消息與被稱為「中國版英偉達」的寒武紀完全無關,上海上市的寒武紀周五又飆7.28%,收報1,488元人民幣,再度直追貴州茅台,比本周二急回後的低位累彈26.1%。
外媒引述英偉達發言人稱,「(跟中企的)競爭無可避免來臨了,我們會繼續支持全球主要(AI)開發商,爭取他們信任。」英偉達周五美股早段反覆,曾升0.71%。
減少晶片對AI開發的掣肘,還可透過改進演算法。阿里今年推出諸多新模型令人目不暇給,最新一款名為「Qwen3-Next」,旨在顯著提高訓練和推理過程的效率,據報圖像處理器(GPU)小時數的訓練成本縮減超過90%。對於超過3.2萬個標記的長文本推理,新模型與之前版本相比提供了10倍以上的吞吐量。
阿里旗下螞蟻集團同樣多搞作,打造號稱是全球首款的智能眼鏡可信連接技術框架「gPass」,已率先應用於rokid、小米等品牌,可實現「看一下支付」,未來更將在文旅、出行、醫療等中釋放更多技術潛能,而且能確保設備是本人使用。螞蟻數科則推出「按效果付費」的新商業模式,支持企業客戶根據大模型應用的實際效果,如業務增長或成本節省來付費,而非傳統的項目制或訂閱制。
值得一提,阿里周五獲「北水」淨買入43.8億元,據統計已連續16日加倉,累計淨增約415億元,反觀被其用「高德掃街榜」狙擊的美團(03690)周五慘遭內地投資者淨沽16.82億元,連續4日累計淨沽逾27億元。高盛評論,美團本季外賣單位經濟會因捍衞市場份額而惡化,但股價已反映長期市佔從75%降到50%出頭、每單利潤從1.5元人民幣降至0.8到一元人民幣的預期,對美團擴大快電商鞏固本地服務的領導地位仍有信心。
其實美團也有發展AI,以自研模型發布首款AI代理(AI Agent)「小美」──「小而美的AI生活小秘書」,可通過簡單的自然語言交流提供深度個性化外賣下單、餐廳推薦、訂座導航等本地生活服務,目前正在進行公開測試。
另一方面,小米集團(01810)發布語音合成模型ZipVoice及ZipVoice-Dialog,號稱前者解決了現有零樣本語音合成模型的參數量大、合成速度慢的痛點,後者則解決現有對話語音合成模型之穩定性和推理速度瓶頸。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