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宇健筆|滙控兩日蒸發1200億元市值的迷思|Ken Lui
滙控(0005)上周四宣布以1,060億元私有化恒生(0011),為集團繼2002年後收購美國次按機構Household International後最大額的投資,集團更形容私有化建議代表着對香港的重大投資,但消息公布後滙控股價兩連跌,市值合共蒸發超過1,200億元,比私有化金額還要高,反映於今次私有化計劃中沒有否決權的滙控投資者已用腳投票,我預期未來三季滙控隨時要跌到80元。
上半年盈利下跌30%的滙控若全購恒生,當然對盈利有即時幫助,但以恒生上半盈利約69億元計,假設下半年盈利與上半年一樣,全年賺138億元,本已持有恒生63%的滙控現以1,060億元私有化去獲得餘下約37%盈利(約51億元),回報隨時與投資美國10年國債無分別,更重要的是恒生之後的業績隨時因香港商業房地產資撥備而進一步惡化,對滙控的貢獻將會更少。
由於要動用資金私有化恒生,滙控即時起計三個季度內,不再啟動進一步股份回購,這亦是導致集團市值兩日蒸發超過1,200億元的主要原因。以去年為例,滙控就動用110億美元作回購,接近等於全年一半的盈利,以滙控日均10億元成交額計算,日均回購金額約等於三分之一成交額,正正是這日均逾3億元的回購金額帶動淨流入滙控的資金多於淨流出,令集團業績即使倒退仍能重返「紅底股」。但隨著滙控的回購暫停,未來三季投資滙控的資金淨流出將很大機會多過淨流入。
派息方面,滙控去年回購令發行股數減少5.6%,即使每年盈利不增長,派息也會增加5%,如今暫停回購也會令這個變相增加派息的因素消失。而集團上半年利潤賺少30%,假設全年都是少賺30%,以去年每股盈利1.25美元計,打個七折,今年每股只賺0.875美元,集團上周表明今年派息比率為50%,即是每股派息只有約0.4375美元或3.4港元,以滙控上周五收市價103.5元計,股息率只有3.3厘,連美國10年國債的回報也不如。
市場不少意見認為,滙控今次出手私有化長遠將受惠節省成本及協同效應等,甚至待香港商業房地產市場復甦,恒生將再次發亮發光,但這一切都是後話,而擺在眼前的是,未來三季滙控的股價都不會有運行。
呂宇健
資深投資者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