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低頭、歪斜...導致痠痛?別讓 NG 姿勢「謀殺」你的脊椎!中醫師傳授調理方法
常常肩頸僵硬、腰痠背痛,甚至手麻、腳麻,看了很多醫生、做過推拿、試過針灸,症狀還是反覆發作,醫師提醒,身體痠痛不適真正原因可能不是年紀或勞損,而是每天無意識的 NG 姿勢。
Dr.Nice 松山欣悅中醫診所主治醫師賴俊宏表示,中醫觀點中,「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當身體姿勢不良、氣血不順,就容易出現痠、麻、脹、痛等各種不適。這些問題往往不只是局部的毛病,更可能是整體身體平衡出了問題。
最容易讓痠痛找上門的 NG 姿勢
低頭滑手機、長時間盯螢幕
- 常見問題:肩頸痠痛、落枕、頭痛、手臂麻
- 中醫怎麼看:長期低頭會讓肝氣鬱結、氣血不暢,頸部經絡受阻,久了就會產生氣滯血瘀型的疼痛。
久坐駝背、彎腰打電腦
- 常見問題:肩膀緊、背痛、腰痠、脊椎側彎
- 中醫怎麼看:久坐會傷脾,氣血不足就沒辦法滋養筋骨,容易引發慢性筋膜炎或腰肌勞損。
翹腳坐姿、盤腿坐太久
- 常見問題:骨盆歪斜、坐骨神經痛、腿麻
- 中醫怎麼看:長期翹腳會讓經絡卡住,特別影響肝經、膽經和膀胱經,使下半身氣血不通,產生麻木、沉重感。
側躺看手機、躺床追劇
- 常見問題:脖子歪斜、肩胛酸痛、視力疲勞、睡不好
- 中醫怎麼看:「臥則血歸於肝」,但姿勢不對反而會耗傷肝血、擾亂氣機,讓你眼花、疲勞、注意力難集中。
睡姿不良、枕頭高度不對
- 常見問題:早上落枕、頸肩痠痛、全身無力
- 中醫怎麼看:如果枕頭太高、習慣趴睡,會影響氣血流動,經絡緊繃,造成頸椎歪斜、痠麻僵硬。
中醫調理身體痠痛三大方向
賴俊宏提到,中醫調理痠痛,強調的是「整體調理」與「治未病」,針對姿勢引起的痠痛,會就三大方向、幾個重點來處理:
疏通經絡,讓氣血順起來
透過針灸、拔罐、刮痧等方式,刺激像是肩井、風池、腰俞這些常見的痠痛穴位,幫助肌肉放鬆、氣血流通。
補氣血、養筋骨
如果氣血比較虛,中醫會建議用一些像杜仲、當歸、川芎、黃耆等中藥來補氣血、強化筋骨,讓身體不那麼容易痠痛受傷。
自己也能做!穴位保健
- 肩頸卡卡:可以按壓肩井、風池,幫助放鬆肌肉
- 腰痠背痛:試試熱敷或按摩腎俞、腰陽關,幫助活血止痛
- 腿麻發沉:刺激足三里、陽陵泉,促進下半身氣血循環
跟著中醫這樣做!就能預防痠痛
痠痛的預防,其實藏在生活細節裡。賴俊宏提醒,平時要維持正確姿勢,坐著的時候記得挺胸收腹、雙腳平放,別翹腳;使用人體工學椅,並調整好螢幕高度,減少駝背機會;看手機時把螢幕抬高到眼睛平行,不要一直低頭。
別當久坐族,每隔 30~40 分鐘就起來動一動,轉轉脖子、伸伸懶腰;一週安排兩三次運動,例如,太極、瑜伽、核心訓練等。「要隨時動一動,身體才不會僵硬。」他說到。
睡得好,也要睡得對,睡覺時間也應該維持正確姿勢!賴俊宏指出,挑選一顆適合的枕頭,保持頸椎自然的弧度;盡量避免趴睡、側躺滑手機,改成平躺入睡會更健康。
賴俊宏說,痠痛不是年紀的錯,也不是命中注定,而是身體在提醒你:「累了,該休息了」。不妨從調整姿勢開始,再搭配中醫的保健調理與養氣活血,你也能擺脫反覆痠痛,找回身體的輕盈與自由。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