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財經

東方日報B1:股市恐兩年冧20% 科企估值憂見頂

on.cc 東網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 on.cc 東網
蘇德巍(右一)等多名國際金融領袖出席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分享對市場的睇法。

香港金融管理局舉辦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今年來到第四屆,吸引約300位金融業領袖出席,多家大行舵手親自分享市場觀點,點出美國的「危」與中港的「機」。其中,高盛行政總裁(CEO)蘇德巍警告,兩年內股市可能或見資金顯著流出,尤其是科技板塊估值已經接近見頂,建議持續分散風險。瑞銀主席戴赫龍既擔心美國保險公司的投資會「中伏」,又說「瑞士首次面對香港和新加坡等財富管理中心的真正威脅」。

蘇德巍直言,目前科技股估值正處於歷史偏高水平,估值已見頂,相信未來12至24個月股市可能出現高達20%回調,但不代表基本面崩潰,仍然建議投資者保持配置。

反之,他提到,市場對中國股票的看法仍有很大的改變空間,自去年以來的升勢反映市場經歷深度調整,或回歸更常態化的長期投資策略,更關鍵是在全球估值普遍回升下,大量中資股具備相當的吸引力。同時,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一,無論中國市場如何轉變,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的興趣仍然存在;目前觀察到全球資本配置者正逐步回歸,相信未來一年會持續。

其行家、摩根士丹利CEO皮克認為,今年新股市場非常活躍,反映投資者願意承擔風險,整體投資環境相當樂觀。不過,由於部分資產價格過高及昂貴,市場未來可能出現介乎10至15%的回調,並強調非源於宏觀經濟急降;明年股市焦點將在於企業盈利表現,特別是「能夠證明毋須投入必要資金發展人工智能(AI),並持續創造良好收益的企業」。

瑞銀主席戴赫龍更拿2007年次按危機與當前美國保險公司大量投資私人信貸的現象相提並論,指上月由個別企業破產揭發的私人信貸風險,往往由較小的評級機構評等,潛台詞是險資恐怕「中伏」,「我認為,如果放眼保險業,那裏正醞釀一場系統風險」。

儘管他把上述現象歸咎於監管不力,他仍批評,歐洲銀行業監管相當嚴格,大量金融產品被迫轉移到影子銀行領域,但未受同樣監管標準,兩者應當統一,監管機構也應適度放寬監管,支持銀行動用更多資本,向實體經濟提供信貸。

另外,渣打集團(02888)CEO溫拓思認為,未來貨幣最終將走向全面數碼化,因此需要構建全新基礎設施,惟當中仍有巨大的挑戰及未知數,呼籲市場參與者及監管機構攜手合作,共同建設安全可靠的基礎設施。他相信,建基於數碼資產及區塊鏈的支付體系最後能夠進入實體經濟,目前僅屬時間問題,金融機構應更審慎作出規劃。

施羅德CEO奧睿誠則稱,正努力應對香港商業房地產(CRE)的市場挑戰,又形容香港住宅樓市回暖為積極信號,惟住宅並非施羅德在港主要投資。就近月屢次傳地產投資部門的香港物業遭接管,他承認有3處投資物業正處理流動性問題,一套已全面出租,貸款已重新協商,另外兩處則繼續與銀行協商如何處理。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

查看原始文章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