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更自在!77歲的她與愛貓獨居鄉間:只買喜歡東西、每一餐都擺盤:老後「只為自己舒適而活」
作者 : 郭美懿
圖片 : 翻攝自youtube頻道「kuchinashi *」
人類壽命不斷延長,活到「百歲」已不罕見,享受餘生的時間變多了,卻也伴隨財務與健康等煩惱。但日本一位77歲女性信田良枝卻認為,錢太多或太少都會使人失去平衡,「有點不夠」才最剛好!
她透過YouTube頻道「kuchinashi *」分享自己如何從日常中找到樂趣與幸福的提示,包括家中擺設、手作工藝、料理食譜等;而她以「用小確幸與日常充實感」來豐富每一天的生活方式,獲得跨世代共鳴,讓許多人深受感動及療癒。
現居栃木縣益子町的信田良枝,曾經營一家陶藝咖啡館長達15年的時間,小店開在距離市中心4公里之遠的鄉間,卻因緩慢悠閒氛圍獲得顧客一再回訪,成為當地人氣咖啡店。
直到69歲那年,信田良枝因手術首度入院,醫師反覆叮囑她多休養,才不得不歇業。此後,她便與愛貓一起展開獨居生活,在四季流轉中,憑著「心靜自在」的哲學,悠然自得地度過每一天。
1年多以前,YouTube頻道「kuchinashi *」採訪了信田良枝的家,並分享她的獨居日常,影片一上架便引發關注,截至2025年7月底為止,累計觀看次數已突破121萬次,更有出版社將她「為自己舒適而活」的秘訣與人生哲學集結成書。
一個人生活最自在,被「喜歡的事物」包圍
「我不覺得一個人很可憐。人際關係若要勉強維持,倒不如一個人更自在。」信田良枝在日本《週刊女性PRIME》的訪談中表示,獨居生活以來,唯一的準則就是「自己感覺舒服」,包括家中擺設與服飾,全是自己喜愛的東西,觸目可及「被自己喜歡的事物包圍」。
她善於在生活的細微之處尋找小確幸,好比將日曆、包裝紙或空罐子留下來,拼貼成扇子、書套或當花瓶。特別重視每天的早餐時間——「天氣好時我會打開窗戶,一邊欣賞庭園景色,一邊花時間慢慢享用。空氣好,胃口也特別好。」餐點必備雞蛋或肉類料理、蔬菜,搭配麵包、優格與咖啡。
信田良枝認為,好好用餐才能真正吸收到營養,因此專注在餐點上細嚼慢嚥,絕不邊看報紙或書籍邊吃飯。而份量則控制在八分飽,菜色融合紅、綠、黃、黑、白5色蔬果,不只好看,也兼顧營養均衡。
「年紀大了,外食機會變少,更應該用自己喜歡的餐具享受每一餐。」她笑說,就算是剩菜或開罐頭,只要用可愛的餐具裝盤、擺放,都能讓食物看起來更好吃。
她也擅長利用冰箱裡的剩餘食材烹飪,只有等到冰箱清空才去採購。信田良枝相信,「人一旦困住就會激發創意」,反而有靈感想出新的料理,好比將蔬菜的邊角料變成創意咖哩、義式蔬菜湯或天婦羅。
抱持「找禮物」心情出門散步,每步都驚喜
即使是一個人獨居,信田良枝仍養成隨手整理居家空間的習慣,特別是坐擁整個庭院視野的客廳,「如果桌上很亂,一切美景就白搭了。」她習慣睡前把用過的東西歸位、整理乾淨,大約每週就會整理一次收納櫃,讓居家環境保持清爽舒心。
而為了將庭院中的四季風景盡收眼中,她家裡不掛窗簾,但相對也要更勤奮地擦窗戶,她不會放任髒汙累積到一定程度才大掃除,而是力求「注意到髒污的瞬間,能輕鬆上手打掃的敏捷度」。
如今隨著年紀增長、體力下滑,信田良枝仍維持每天散步與深蹲、腳跟落地等簡易運動,來鍛鍊肌力。她說,「散步如果只是為了走路,很難持之以恆,所以我抱持著『去找禮物』的心情出門。」在散步途中,她採摘野花回家擺瓶或做成壓花,撿來的枝條剪成適當長度,纏上繡線也能變成飾品,為生活增添色彩。
在日本,有「退休後至少需要2000萬日圓(約新台幣400萬元)」的說法,信田良枝對此並不感到焦慮。她在退休後就開始記帳,掌握每個月的固定開銷,讓金錢流向一目了然,同時也發現還有很多可以節省的空間。像是把燈泡換成低耗電的LED燈,冰箱換成單人小型冰箱;只選購喜歡的東西,不買多餘的物件。
「錢太多或太少,人都會失去平衡。『有點不夠』剛剛好。」信田良枝相信,只要腳踏實地過好每一天,應該就能應付生活。而她享受四季流轉中的細微變化,徹底面對自己的「心之所向」,這種「為自己舒適而活」的態度,才是老後真正的富足。
本文不授權媒體夥伴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用新觀點活出成熟態度,點我追蹤幸福熟齡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