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伯格預測:未來不戴 AI 智能眼鏡將處於認知劣勢
Meta 執行長 Mark Zuckerberg 對於人工智能 (AI) 的未來願景,與許多競爭對手截然不同。他並非專注於為商業或研究構建集中式 AI 系統,而是致力於創造他所稱的「個人超級智能 (personal superintelligence)」。這種 AI 專為日常生活和新硬體量身定制,旨在將強大的 AI 能力賦予全球每個人,讓每位個體都能掌握這項力量。這項概念並非全新,但 Zuckerberg 將其推向更深層次:AI 不應僅是提高生產力的工具,更應成為滿足日常社交需求的個人助理,因為人們所重視的,很大一部分是人際關係、文化、創造力以及享受生活的樂趣。
AI 眼鏡的未來願景
將 AI 整合至硬體,尤其是 AR 眼鏡,是 Meta 願景的關鍵部分。Zuckerberg 描繪了一個透過智能眼鏡體驗世界的未來,這種眼鏡能看見你所見、聽見你所聽,並引導你完成一天的活動。他認為未來如果沒有這些眼鏡,將會是一個顯著的劣勢。「如果你需要視力矯正卻沒有戴眼鏡,你將會處於某種認知劣勢,」Zuckerberg 說道,「我認為未來,如果你沒有 AI 眼鏡,你基本上也會處於認知劣勢。」Meta 相信這些眼鏡將成為 AI 應用程式的主要介面。Meta Reality Labs 的早期產品已經上市,Zuckerberg 將其視為連接硬體、AI 和大眾市場採用的橋樑。
大規模資料中心與資金優勢
為實現此願景,Meta 正在大規模地構建技術基礎設施。公司正投資數十億美元於新的資料中心,這些資料中心具備數吉瓦的電力容量。其中最大的叢集被命名為 Hyperion 和 Prometheus,向希臘神話致敬。為加速建設,Meta 捨棄了傳統的水泥建築,改為搭建防風雨、防颶風的帳篷結構來容納 GPU 叢集。Hyperion 在未來幾年預計將達到五吉瓦的規模,Zuckerberg 表示其佔地面積相當於曼哈頓的一大部分。其目標是打造任何公司中最大的計算機群。與某些競爭對手不同的是,Meta 能夠內部為這些投資提供資金。Zuckerberg 表示,公司現有的廣告和平台業務「創造了大量資本」,使其能夠從自身的現金流中資助超級智能基礎設施。「我們擁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商業模式來支持這一切。」他提到。其他公司則需要為類似的專案籌集資金。Zuckerberg 將此視為一項戰略舉措:透過現在的大量投資,Meta 可以在研究和產品開發上取得優勢。強化學習也放大了這種效果,因為用戶回饋有助於完善未來的 AI 模型。
AI 策略與未來的賭注
根據 Zuckerberg 的說法,Meta 新 AI 策略的初步成果已在產品中顯現。他表示,他們「已經看到模型自動改進 Facebook 演算法和公司其他 AI 系統的跡象」。這種自我優化效應預示著 AI 將來自我改進,並協助更快、更有效地開發新產品。當被問及 Llama 是否落後於競爭對手時,Zuckerberg 承認「這個領域的發展速度超乎預期」。Llama 4 的表現可能是 Meta 新策略的原因之一:公司正在加強基礎設施,組建新團隊,並招募頂尖研究人員。目標是透過下一代模型追趕甚至超越競爭對手。這項超級智能計畫旨在作為一個全新的開始。
他指出市場競爭激烈,但相較於基礎設施的數十億美元投資,人才成本只佔一小部分。Zuckerberg 認為基礎設施才是真正的優勢。他發現頂尖研究人員有一個新的優先考量。「在這裡,人們說我希望向我匯報的人數最少,但擁有最多的 GPU。」Zuckerberg 解釋道。由於全球對頂尖 AI 研究人員的需求極高,這是一個強大的賣點。
目前尚不清楚 Meta 如何從「個人超級智能」中獲利。Zuckerberg 強調核心業務可以資助必要的投資,但新 AI 產品能否自負盈虧仍是個開放性問題。與傳統軟體訂閱或雲端服務不同,目前尚無銷售個人 AI 伴侶的成熟商業模式。Zuckerberg 建議用戶或許可以直接為高級、無廣告的 AI 體驗付費,類似於ChatGPTPlus,但全球數十億人是否願意這樣做,仍有待觀察。
目前,Meta 似乎正在押注未來的 AI 平台,或許圍繞智能眼鏡構建,將創造新的互動方式,並隨著時間推移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在此之前,這場超級智能競賽正由當前的利潤所資助。
NewMobileLife 網站:https://www.newmobilelif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