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偏頭痛致 GDP 年損 2%!年輕女性損失更達男性 10 倍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08月06日09:53 • 發布於 08月06日11:53 • 周佩怡

常見於青壯年的偏頭痛長期被誤認為是一般頭痛或小題大作,但根據德國研究,偏頭痛不僅影響個人健康與生活品質,每年更對台灣造成 GDP2% 的生產力損失,高於日韓和歐洲各國,經濟衝擊也超越心血管疾病;尤其女性是好發族群,偏頭痛引起的損失為男性 10 倍,因此專家建議,應重視青年因病失能的風險,增加治療可近性,並強化職場支持。

台灣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國內偏頭痛盛行率為 9.1%,推估影響人數達 200 萬人,7 成為 18 至 50 歲主要勞動人口,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心血管疾病,逼近糖尿病。而女性又承擔更多風險與代價,研究指出,女性偏頭痛患者造成的 GDP 損失為男性的 2 倍,其中家務、育兒、志工等無酬工作的損失更達 10 倍。

成功大學臨床藥學與藥物科技研究所教授、臨床藥師歐凰姿今(6)日於青年健康論壇中強調,長期濫用止痛藥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導致「藥物過度使用頭痛」,尤其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較易造成胃腸不適,增加腎衰竭風險,故當偏頭痛患者每月發作超過 4 天、生活品質受影響、急性治療藥物效果有限時,應考慮預防性治療。

歐凰姿表示,預防性治療透過定期服藥,能降低發作頻率、疼痛強度與發作時間,且研究指出,預防治療使 6 個月內門診次數下降 31%、急診次數下降 66%、住院次數下降 69%,平均每人可節省逾新台幣 1.3 萬元的醫療成本。

止痛藥越吃越痛?嚴重偏頭痛需預防性治療

「止痛藥不是萬靈丹,長期濫用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導致『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歐凰姿教授指出,許多患者習慣自行從抽屜或包包拿出止痛藥服用,忽略了偏頭痛背後的慢性神經病理機轉。她強調,針對偏頭痛應採取「雙軌策略」:急性期使用止痛藥緩解症狀,同時搭配預防性藥物穩定病況。

預防性治療透過定期服藥,不僅能降低發作頻率,還能減輕疼痛強度與發作時間。歐凰姿分享研究指出,透過有效預防性治療,患者的急診與門診次數大幅減少,醫療資源使用率也顯著下降,平均每人可節省逾新台幣 1.3 萬元的醫療成本,因此呼籲政府將偏頭痛納入健保給付與預防性治療體系,企業營造友善包容職場環境,降低青壯年因病失能與離職的風險,

為增加大眾對偏頭痛的健康意識,歐凰姿呼籲熟記「123 偏頭痛自我警覺口訣」,以利病情及早診治:

  • 每週偏頭痛超過 1 次,應求診神經內科。
  • 止痛藥每週使用超過 2 次,恐會惡化病情。
  • 偏頭痛預防 3 招:運動、紓壓與預防性藥物三管齊下,才能有效控病。

諮詢專家:成功大學臨床藥學與藥物科技研究所教授歐凰姿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COVID-19/偏頭痛患者更易發生長新冠!醫籲常頭痛應就醫,預防性治療助重拾生活品質

Heho 健康(台灣)

新冠確診過後「偏頭痛」加劇!一次了解口服與注射治療差異

Heho 健康(台灣)

「常常頭痛」是病要治! 1 招自行篩檢偏頭痛,健保給付肉毒桿菌治療

Heho 健康(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