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財經

柏瓏I、II撻訂比例達16%|撻完再買第III期平過百萬?入手第III期注意事項!

易發睇樓團

更新於 10月17日05:01 • 發布於 10月17日03:16 • 易發睇樓團

柏瓏III定價低兩成 吸引準買家目光

由信置、嘉華、中國海外及港鐵合作發展的錦上路站第二期柏瓏III,加快銷售步伐;項目日前已公布銷售安排,將於下周二 (21日) 首推138伙。項目暫時已推出兩張價單,共涉及206個單位,折實平均呎價分別約13,938元及14,118元,相比2022年5月推出的柏瓏I、II,當時折實平均呎價分別為17,608元及17,898元,柏瓏III的價錢低約兩成,對準買家而言更具吸引力,預計能延續柏瓏I及柏瓏II的良好銷情。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柏瓏I及柏瓏II,近月接連出現撻訂個案,這提醒柏瓏III的準買家,需更加注重風險管理,以應對潛在的市場變化。

【即睇柏瓏III價單】

樓價下滑及估價不足 柏瓏I、II成新「撻訂王」

回顧柏瓏I及II於2022年推出時,樓市仍然處於熾熱階段,項目定價較2021年年底推出的新盤The YOHO Hub低約一成,加上鄰近鐵路站的地理優勢,令其成為當年的熱門選擇,首幾輪銷售幾乎沽清。然而,買家當時忽略了錦田區的配套遠不及元朗成熟,隨後市況急轉直下,至近月陸續入伙,於2022年入市,選用建築期付款辦法的買家,現時在申請按揭時,遇上估價不足的困境,導致柏瓏I及II陸續爆發撻訂潮,甚至被冠以「撻訂王」的稱號。截至今年10月中旬,柏瓏I及II已有約240宗撻大訂個案,佔兩期共1,520伙,約16%,涉及總樓價約22億元,發展商因此累計殺訂金額高達2.19億元。而根據《易發樓價指數》,現時樓價比柏瓏I於2022年4月開價時,已下滑超過兩成。

【即睇柏瓏I、II二手放盤】

撻訂買家需留意發展商追討差價

抽出部分撻訂單位,假設發展商不追討撻訂差價,柏瓏I、II買家撻訂後再入市柏瓏III,甚至可能出現「買平咗」的情況。舉例柏瓏I中的2座3樓B2室,實用面積354平方呎,於2022年5月以649.17萬元成交,並於今年9月終止交易,原業主「撻大訂」,帳面損失約65萬元。然而,根據柏瓏III最新價單,同層同向的2座3樓B7室、實用面積355平方呎、向西南方,最新定價573.5萬元。相比之下,該III期單位的定價比I期相同樓層、及面積細1平方呎的單位低76萬元。假設I期業主撻訂後,以新價單購買III期單位,帳面上並無實質損失。

PIC02

PIC03

此外,若業主購買柏瓏III的單位,並選用即供付款方式,扣除樓價最高16%的折扣,III期2座3樓B7室折實價為481.74萬元。與柏瓏I的成交價649.17萬元相比,價格更低了167萬元。換句話說,業主不僅沒有因撻訂而造成損失,還可藉此額外節省近100萬元。

不過要留意,基於合約精神下,若撻訂重售單位價錢低於原買入價,發展商有權要求撻訂買家履約或補回差價。參考柏瓏I及柏瓏II,於今年7月重售的單位中,新成交價比3年前的成交價,低約15%至19%。

柏瓏III低價開售固然吸引,但市場風險依然存在。這一期同樣屬於長樓花期項目,屋苑預計落成日期為2027年4月底,樓花期長達19個月,現時入市也相當於,對賭未來一年半樓市,會否進入升勢。

PIC04

PIC05

長樓花項目準買家須審慎評估未來樓市走勢

回顧3年前開售的柏瓏I及柏瓏II,亦是以長樓花期的形式推出,無奈遇上樓市下滑周期,最終買入柏瓏I、II的買家在未收樓的情況下,樓價已經下跌超過兩成。如果當時買家選用即供付款辦法,意味單位未入伙,業主便已成為負資產。因此,準買家在考慮入市柏瓏III前,應審慎評估個人財務狀況及樓市風險,並對長期供款能力有充分預測。

想緊貼樓市最新動態,記得追蹤28Hse以下平台!

28Hse 網頁:https://www.28hse.com

YouTube:易發睇樓團 (https://www.youtube.com/@28hse_com)

Facebook:28hse.com (https://www.facebook.com/28Hse)

查看原始文章

周末新盤懶人包|柏瓏III開賣138伙!周一截票|Belgravia Place加推 4球即可入手

易發睇樓團

錦上路柏瓏III下周二首推138伙 467萬入場 |灣仔woodis周六首推75伙 705萬入場

易發睇樓團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