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作畫歷幾番「回訪」 如延時對打 謝承軒層層thinking留painting

明報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開眼 藝述速遞
藝術家謝承軒現正舉辦個展「舞池裏的拳擊手」。圖中作品Approach可見左方人的腳部被重畫的過程,盛載着謝承軒次次「回訪」畫作的情緒,也是時間的痕迹。(黃志東攝)
在謝承軒多次「回訪」下,畫面的構圖會大幅改變,圖中的Jump正是一例。(黃志東攝)
甫入展覽所見5幅巨型畫作,是展覽中較早開始創作的作品,謝承軒說大幅畫作可承載更多意思,也具衝擊力。(黃志東攝)
展場有紙上小型創作,謝承軒說較敏感的紙本可作為即時試驗效果的遊戲,圖中Culture in Parachute畫出原定邊界的部分未被收入畫冊。(黃志東攝)

【明報專訊】今天的我一定要打倒昨日的我?現正舉辦個展「舞池裏的拳擊手」的藝術家謝承軒便把繪畫視為一場延時的對打,透過同一張畫布上不斷回訪的重重痕迹,在時間的縱深中沉積出層層意識與思辨。

戰爭報道觸發創作 藉畫消解

綜觀展覽畫作,大多充滿反覆塗抹、相互交疊的圖層,幾乎看不出最初的畫面,箇中的創作美學原來藏在展覽名裏。謝承軒說舞池裏人要隨節奏擺動,但拳擊手「跟住節奏」則被擊倒,需要的是即時、直接的反應,而他的畫作呈現的正是這不住往復的「回應」。「我畫得比較快,可能幾日就做好畫面,但是我隔一排就會revisit(回訪)一次啲畫。」比起橫向線性地鋪開一個場景,他說自己畫作的「storytelling」(敘事)更在於一次次回訪生成的時間縱深:每次畫上的圖層除了回應畫作或引發創作的事件,也是在回應「幾個月前嘅自己」,而有時成品也需經時間的審視,「至少要用fresh eye(新鮮的視角)回看」。

「回訪」似寫小說 「令畫面有新意識」

一次次修改,何時方休?謝承軒笑說是無解之問,但提到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留學時曾被問到「Why painting is called painting?」,畫畫作為當下的行為自然是「painting」,但在動名詞的文法以外,為何畫完或者賣出後還是「ing緊」,「ing啲乜嘢?」後來便反思如果畫已被固定(fixed),它的ing、它的流動性在哪裏呢?畫面的線條、塊面或許全都是處在相互交流的狀態,而比起「為回應而回應」,每次回訪畫作都在透過畫面找一些東西。「Revisit好似寫小說,帶新嘅感受或理解令故事續寫時峰迴路轉落去,令畫面有新嘅意識」,如作品Jump初看似有人形直置畫面中央,他卻指左下角隱約躺卧着的人頭才是原初構圖,而人的思考方式乃至對事件的看法隨着時間都會變化,使每次回訪都成了當下的剪影。

作畫時不免會不斷往細節鑽探,謝承軒說每次處理畫作「要在雕花之前停,一雕花它就悶了」。例如寫生觀察數分鐘就要決定線條、構圖,完成當下會好興奮,但回去思考草稿如何填色、弄好畫面,卻和原初對環境與畫面的即時反應與感受愈來愈遠。留學時被要求和其他學系學生一同完成項目,同組有人讀陶瓷、有人讀時裝設計,也有人讀建築,當時不知道要做什麼,便想到可以各自舉辦工作坊,讓人試試在自己的範疇可如何感受藝術。當時讀陶瓷的同學給每人派發紅泥磚,他便帶到公園讓打下來的毛毛雨使泥變濕,後印在樹上、放在草地滾,回到工作室再根據這些隨環境改變而收集到的東西創作。當下發現起草稿是一個很dominant(主宰性)的階段,「打拳角度就係想將對手(畫)打到變豬頭,就打到變豬頭,但其實佢不停出招畀你都無視咗」。又如偶像李小龍的哲學裏武的藝術不在於「自己不停『平A』(遊戲中的普通攻擊)」,而是在於回應空間、接招架招之間,後來作畫便繼續不起草稿,享受「回應幾個月前出畀自己的招數」。

不同層次見拼貼思維 留「誤讀」空間

「有啲人會冚咗啲痕迹,但其實可以保留。」謝承軒說,AI(人工智能)出現後,人對圖像不如以往敏感,作畫時痕迹所保留的原始感覺因而更接近人性。如Approach中兩個身形清晰可見,左方男士的腳卻帶着「殘影」,他說是因為每次進出畫作都帶着新想法,反覆回訪便造就了不同層次,而創作的起源原來是向女友求婚,不無黑色幽默。畫作除了回訪的痕迹,也不難看出拼貼的思維,他說畫面需要「誤讀」的空間,他舉例如印一隻獅子頭出來,沿原有輪廓剪裁只會得到獅子頭,但若刻意剪成一把錘,卻能收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第一個係獅子頭、第二個係錘、第三個係有獅子頭圖案嘅錘。」將原有質感陌生化再創作,觀者認真看時仍能感知原有的語境,讓解讀變闊,東西存在得愈多,觀者便能自拼貼與圖層看到更多層次的思辨。至於採用的手法、顏色有何深意,他說「如果每個顏色要代表某件事反而好假,因為背後其實係唔相信人有情緒」,作畫有時純是當下情感的流露。

作畫常求美求雅,謝承軒卻說自己極愛水墨名家丁衍庸的「拙」,這種「不美」是「真性情」的表達;又聽說前人講過「買走一幅畫,便是買下一塊藝術家人生的碎片」,而將與畫面的一次次糾纏袒露人前,謝承軒同樣以自身不同時空的畫筆交鋒捕捉當下想法、情緒或思辨,向觀者出一記情動的重拳。

謝承軒個展 「舞池裏的拳擊手」

日期:即日至9月27日

時間:早上11:00至晚上6:00 (周一至六)

地點:筲箕灣東大街17號成昌樓2樓嘉圖現代藝術

詳情:bit.ly/4peMzfk

文:鍾卓言

設計:賴雋旼

編輯:謝秋瑜、孫志超

電郵:friday@mingpao.com

[開眼 藝述速遞]

查看原始文章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