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市場每年上千億,台大醫示警:自己及高齡雙親從不吃
台灣人愛吃保健食品,又以維生素、益生菌、葉黃素為前 3 名,每年市場高達上千億。但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程劭儀表示,自己及高齡的雙親從不吃任何保健食品,因無論保健食品或健康食品,都無法治療、預防或矯正疾病,呼籲民眾若無特殊醫療需求,應從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著手改善身體狀況。
程劭儀引用去年公布的調查指出,近七成國人每天使用保健食品、二成想到就吃,然多數人只了解部分功效,而出現保健食品是天然食品、越貴越有效、可取代三餐等迷思,甚至診間常見患者亂使用保健食品,影響常規慢病用藥。
改善生活習慣也能顧健康,挑選保健食品要注意
調查也顯示,國人使用保健食品的主因為維護健康、增強免疫力、預防疾病,但程劭儀建議,若非牙口不好、開刀後暴瘦等特殊醫療需求,民眾調整生活型態即可達成目的,不需使用任何保健食品。以老人衰弱症為例,只要攝取足夠的熱量與優質蛋白質、規律運動,就能維持身體機能正常。
此外,老人也可藉由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多參加社群團體活動、健檢或疫苗接種等預防醫學保健、積極控制慢病,常保健康。如民眾仍偏好使用保健食品,程劭儀表示,可優先選擇須向衛福部申請小綠人標章的健康食品,或可至食品藥物消費者知識網查詢,確認其是否符合基本食藥署規範,避免無效、傷財又延誤正規治療。
保健食品 4 種類
- 特殊營養品:嬰兒與較大嬰兒配方食品、特定疾病配方食品、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提供特殊營養需求者使用的配方食品,如疾病營養均衡配方。
- 機能性食品:在基本營養素外,具備特定保健功效成效的一般實用型態食品,如益生菌、優洛乳。
- 膳食補充食品:能補充營養素,或具調節特殊生理機能訴求的非傳統實用型態膠囊或錠狀食品,如葡萄糖訂、綜合維生素、B 群。
- 健康食品:有實質科學證據的保健功效,並標示或廣告據該功效,屬於非屬治療、矯正人類疾病的醫療效能的食品。
文/周佩怡、圖/巫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