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缸經|北上廣深消費跌但全國消費升?
研究大陸數據多樂趣。今次想看大陸消費情況,因為自從結束極端防疫後,加上房地產發展商債務爆破,民眾一片哀號,基本都在付諸實行消費降級,但大陸官方全國消費數字不斷上升,因此想研究一下。截至2025年1-8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32.39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升3.7%,可謂形勢一片大好!
但我們細看其他城市同期情況,有趣的點來了:北京數據為8,661億元人民幣,按年跌4.8%;上海10,926億元人民幣,按年跌8.1%;廣州7,237億元人民幣,按年跌0.6%;深圳6,723億元人民幣,按年跌2.0%。佔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3%的北上廣深,合共消費數字為3.4萬億人民幣,按年跌4.5%。以前文章提及過,研究中國數據最麻煩的是,他們會更改口徑但不告訴你,然後會算出截然不同的表現,所以我們只能得出一個趨勢做判斷。因為根據官方自己說法,北京按年跌5.1%,上海升3.7%,廣州按年升4.9%,深圳按年升5.4%。但本文只會以其公布的數據自行計算按年升跌,而且這個算法也有其他數據支持,就是北上廣深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除以常住人口,得出的人均消費數據,除了深圳是下跌的,當然深圳的數字,以前討論過是被香港人消費扭曲了。
可能北上廣深下跌,由其他城市彌補缺口,絕不能排除這個可能性,因此將會以大陸百強城市榜中,首十位城市再算一下。除了北上廣深,其餘是杭州、南京、蘇州、武漢、成都、重慶。這10個城市將會佔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2%,從採樣角度相信已經很足夠,正如恒生指數成份股中,2025年9月阿里巴巴,騰訊,滙控3家就佔了27.3%,只要這3家一有異動,就會大幅影響恒指走向。
大陸十強城市,在2025年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5萬億人民幣,按年升1.4%。到這裏的問題是:如果北上廣深合共跌4.5%,十強城市合共升1.4%,那就只能代表剩下佔消費77%總額的城市,合共要升4.4%,才能達到整體3.7%。但如果十強城市都只能升1.4%,剩下的城市必須發展得很好。
再探挖一下。截至2024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83萬人,算出來全年人均消費約64,463元人民幣,如此類推,上海72,332元人民幣、廣州58,256元人民幣、深圳59,133元人民幣、杭州62,452元人民幣、蘇州77,337元人民幣、武漢57,439元人民幣、成都48,091元人民幣、重慶49,138元人民幣。看起來算是正常,但有趣的點又來了,南京是89,305元人民幣!而且十強城市中,其餘9個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高於人均消費,但該年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75,180元,意味著南京人在2024年每人每月平均入不敷支逾1,000元人民幣!
有沒有一種可能,南京的旅客特別多,把消費數字推高,正如之前算過,深圳如果沒有香港人消費,2024年的消費就已經要跌了。根據Google AI搜集的數字,2024年南京接待遊客總數為1.8億人次,北京接待了3.7億人次的旅遊總人數,上海接待了3.9億人次的國內遊客和超過670萬的入境遊客,深圳旅客運輸總量為2.289億人次,廣州旅客接待總數為3.32億人次,可見南京的旅客也不多,如果能解釋這個現象的,只有旅客特別喜歡在南京大花特花,花的程度足夠彌補中間的缺口。但你信嗎?
如果有心研究南京經濟數據,不妨看一下南京市人民政府的網站,2024年1-8月,當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725.04億元人民幣,2025年1-8月,當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494.98億元人民幣,官方給出的算法是增長4.0%。實在不知道究竟是手誤,還是南京市政府改了口徑沒公佈,因為算出來是剛好倒退4.0%。
不過話說回來,深圳在香港人大力支持下,2025年1-8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仍然按年跌2.0%,可見本地消費疲弱程度。已經多次強調,香港是在融入大灣區成為南深圳的進程,如果還在哀號香港零售市道之差,還在叫嚷應該增設陸路離境稅,只能說你不瞭解深圳發展大局,香港官員只會擔心港人北上消費不夠。
金缸經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