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nie不只是婚禮主持人,更是把情感自然流動的「溫柔催化劑」
「她是我婚禮上的聲音魔法師。」可青在「青聽你說」節目一開場的介紹,把今天的來賓 Bonnie 定義得又準又暖──在一場場婚禮裡,她不只串流程,而是讓現場情緒自然流動的催化劑。Bonnie 說,主持像「酒精」:把新人與家人的真情放大,讓愛在現場更清楚被看見與聽見。
Bonnie 原本應徵的是婚禮企劃,卻被同事一句「妳很適合主持」推了一把,從此踏入主持路,一走就是13 年。回想第一次上場,她坦言「手心冒汗、腳在抖」,腦中只剩一個信念──穩住。那場結束後收到新人的開心回饋,她才確定:「我可以再試試看。」每場婚禮前Bonnie 會先「試水溫」:看賓客專注度、投入度,判斷這一場的情緒與上限。若賓客偏害羞,她不會硬炒熱,避免變成主持人「自嗨」;反之,像可青婚禮那種喜歡拍照、樂於互動的氛圍,她會抓關鍵字(近距離祝福、合照)引導大家靠近新人,讓現場自然而熱。
開場詞每場婚禮一定因人而異。Bonnie 會先與新人面談、蒐集故事細節(相識方式、共同興趣、家族關係),再把「關鍵人物」安排進橋段──例如交由從小照顧新人的阿婆來抽獎,讓被愛的人被看見,讓儀式真正有溫度。聊到最容易讓她落淚的時刻。她提到主持過程最常「差點哭出來」的是父母(或長輩)交手的瞬間;尤其東方家庭平日含蓄,「那一天」往往會說出平常說不出口的愛。也因此,Bonnie 常把婚禮視為婚姻的開幕儀式──把眾人祝福濃縮收藏,成為往後日常的能量。Bonnie 觀察,能走遠的關係,往往是兩個人懂彼此的可愛之處,也愛對方的奇奇怪怪,一起把平凡的日子過得有趣;不是追求轟轟烈烈,而是在舊的人身上創造新的回憶。
在可青與歐膩的婚禮裡,Bonnie 用她沉穩的麥克風音色安定全場;可青也回憶,見到 Bonnie 的那刻就知道可以把故事交給她。當可青問起「若替我寫一首詩?」Bonnie 輕聲念出:「可青綻開的笑容、歐膩守護的眼神;你們不只是彼此最好的朋友,也是最棒的親人。」那一瞬間,彷彿所有人又回到婚禮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