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師教你癌友 3 階段運動指南!動對了 體力增強 生活品質大加分
「確診癌症後,還能運動嗎?」、「聽說乳癌術後不能提重物,是不是就不能做重量訓練了?」這是許多癌友在抗癌路上共同的迷惘與恐懼。對於癌友而言運動,真的遙不可及嗎?恰好相反。近年來,國際醫學界已將「運動」視為癌症治療與康復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運動是「抗癌良藥」!國際權威機構齊聲呼籲
運動對癌症患者的好處早已獲得國際醫學界的一致認同。從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在 2007 年發起「運動即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計畫,到澳洲臨床腫瘤學會(COSA)於 2018 年呼籲將運動納入常規癌症照護,國際權威機構的共識日益明確,全球權威機構都在傳達同一個訊息:運動不是可有可無的選項,而是癌症治療與康復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NCCN)的指引更建議,癌友在治療後應盡快回復日常生活,並在專家評估下進行個人化運動。其建議的運動量為每週至少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 75 分鐘的高強度運動。
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指出,過去,癌症治療的目標是讓病人活下來;但隨著醫療進步,如何「活得好」成為更重要的課題;當台灣癌症五年存活率已攀升至超過六成,癌友從「病患」轉變成「存活者」後,運動的重要性更加提升。然而,根據基金會 2023 年的調查,台灣有高達 83%的癌友運動強度偏低,僅達到「可以舒服說話」的程度,顯示「有動」不等於「動得有效」。
專業團隊來幫忙!癌友運動不再「三不知」
許多癌友常面臨「不知何時可動?不知怎麼動?不知找誰動?」的三大難題。因此,一個包含醫師、物理治療師、專業教練的完整團隊便至關重要。
癌症希望基金會從 2022 年起結合醫師、物理治療師、體能教練推動「癌後運動處方班」,至 2025 年 5 月,已於全國多個縣市辦理 35 梯次課程,累積幫助超過 250 位癌友,統計顯示得到回饋:
- 課程滿意度高達 95%,97% 對教練的教學方式表示滿意。
- 75% 的學員感覺「體力增強」,68% 成功「培養運動習慣」,更有 33% 的學員認為「疲倦感減少」。
- 高達 86%的學員在課後能維持運動習慣。
- 完成課程的學員,體能平均提升 14.5%,整體健康程度與生活品質也分別提升了 4% 與 2%。
運動對癌友的幫助還有「減少疲倦感」、「改善睡眠品質、「緩解疼痛」,更有學員回饋:「癌後體能不如從前,很害怕受傷而不敢運動。經由運動課程,我發現,原來我還可以!原來我更需要訓練!」
此外,基金會也與專業訓練機構合作推出「癌症訓練教練認證」,目前全國已有 92 位教練通過,分布於 15 個縣市,癌友可以透過「台灣癌症資源網 — 癌症訓練教練資料庫」,找到離家近的專業教練。
精準抗癌!物理治療師詳解 3 階段「個人化運動原則」
運動對癌友好處多多,但關鍵在於「個人化」與「階段性」。癌友不同階段的身體狀況,需要完全不同的運動策略。林昭印物理治療師說明,癌友的運動計畫絕非一成不變,而應依據三個關鍵時期進行精準調整。
第一階段:治療前 — 身體的「儲備能力訓練」
目標: 在手術或化放療開始前,盡可能提升體能,為即將到來的治療挑戰儲備戰力。
運動方式: 以中到高強度的肌力與有氧訓練為主。
第二階段:治療中 — 「順勢而為」,減少臥床時間
目標: 保持身體的活動力,對抗癌因性疲憊與治療副作用。
運動方式: 以低強度、緩和的運動為主。例如,若有噁心反胃,建議飯後一小時再做伸展、呼吸等靜態活動;若有骨轉移或疼痛,則避免負重,可改為水中運動或躺姿運動;若免疫力低下,則建議居家運動。
第三階段:完成治療後 — 重建體能與自信
目標: 建立長期的運動習慣,重建體能、自信心,並順利回歸社會與日常生活。
運動方式: 訓練內容應更全面,包含肌力、肌耐力、心肺、平衡、敏捷等「5大要素」。可透過設定個人化目標,或加入團體專班,利用同儕力量激勵自己持續運動。
動起來就對了!實用資源助你踏出第一步
抗癌之路漫長且艱辛,但運動是你能為自己做的最好投資。「動起來就對了!」透過正確、個人化的運動處方,不僅能加速康復、提升生活品質,更是為自己迎向更健康的未來。
實用資源:
尋找專業教練:
癌症訓練教練資料庫: 全國已有 92 位通過認證的教練,可依縣市及專長尋找適合自己的運動教練。 點此查詢:癌症訓練教練資料庫
參加實體課程:
癌後運動處方班: 為期12週,結合體能檢測、團體課程與營養衛教,適合治療後想建立運動習慣的癌友。 點此查詢:癌症資源網最新開課資訊
在家輕鬆動:
居家運動影片: 準備好椅子、彈力帶,就可跟著 YouTube 播放清單的教練一起運動。 前往YouTube 觀看運動影片
癌症資訊:
Heho 健康主題特刊:Heho 癌症主題專刊《精準醫療助攻 癌症慢病化》提供更多癌症知識與人物故事;👉 線上看,👉 實體專刊
諮詢專家:
1. 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
2. 50+健身薈物理治療師林昭印
參考資料:
1. Exercise Guidelines for Cancer Survivors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2.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 for cancer survivors|CA
3. 癌友運動的禁忌&團體班的木桶理論|希望會刊
4. 【癌後健康促進培力計畫-運動處方】癌症訓練教練資料庫 - 台灣癌症資源網
5. 顧身體 - 復健運動 - 台灣癌症資源網
6. 課程活動 - 台灣癌症資源網
文/趙乙錚、圖/艾蜜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