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樂團新樂季「笙生不息 - 國際笙簧節」 史無前例香港、北京、上海、貴州四地直播笙簧馬拉松
香港中樂團今天(25日)宣布第四十九樂季內容,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閻惠昌會上指出,新樂季以「怡」為題,開季頭炮《絲語.琵琶》表演,讓大家感受那份獨有的怡然妙趣與心領神會!而新樂季重頭戲「笙生不息 - 國際笙簧節」,計劃以香港啟德體育園為主場館,透過5.5G史無前例在北京、上海、貴州等連線同步表演直播笙簧馬拉松活動,圖創世界紀錄。
香港啟德體育園主場館今午搖身化成音樂館,香港中樂團的二胡首席徐慧、胡琴聯合首席兼中胡首席毛清華擕手演奏《天仙配》,接著琵琶首席張瑩,奏了一曲《陽春白雪》;壓軸是香港中樂團笙組,合力演出《豐收的喜悅》。連場演奏,令現場觀眾,感受「怡然自得」之境。
香港中樂團今天特別選址了香港啟德體育園,公佈第四十九樂季(9/2025-08/2026)內容詳情,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閻惠昌在記者會上表示,新樂季以「怡」為題,寓意心靈的安然與共鳴,將音樂把古今連結、中外交融,帶來撫慰人心的「悅心之聲」。
閻惠昌教授續稱,香港中樂團於九月開季鉅獻《絲語.琵琶》,獲得2025年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以四弦和五弦琵琶、薩摩琵琶與烏德琴等樂器為筆,描繪一幅橫亙千載的絲路音畫。這些迥異的聲景與深藏的語境,宛若故土遙遠的呼喚,娓娓訴說著東西文明交匯時,那份獨有的怡然妙趣與心領神會。
國際笙簧節:為香港創造「音樂外交」新名片
閻惠昌教授強調,樂季另一重要篇章,是由他策劃的「笙生不息 - 國際笙簧節」,笙簧節融合音樂、學術研討與文旅體驗,開啟中西藝術的深度對話,「為香港創造一張『音樂外交』的新名片。」
閻惠昌指出,笙是中國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歷經三千年歷史演變,對世界簧樂器發展影響深遠,「現在有日本笙、泰國笙等,其實最早是來自唐朝。」
5.5G技術直播四地笙簧馬拉松
國際笙簧節重頭項,計劃2026年春季,來自香港、內地及海外笙簧樂器愛好者,將透過線上線下雙軌並行,在香港啟德體育園進行前所未有的「笙生不息 千簧和鳴」笙簧馬拉松,圖創世界紀錄。
閻教授表示,笙簧馬拉松選擇香港啟德體育園作為主場館,屆時會利用5.5G技術,連接北京、上海、貴州等四地,使無前例進行連線直播演奏笙簧音樂會,「希望可以再創記錄。」
閻教授續稱,國際笙簧節還包括舉辦國際學術論壇、中國笙樂大賽等專題活動。壓軸《千簧一宇》音樂會,將於明年9月登場,雲集世界頂尖笙演奏家同台獻藝,「 藉著國際笙簧節,讓更多人認識笙簧樂器。 」
Follow Louis Choi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lo.louis.359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choichoilouis1234?igshid=YmMyMTA2M2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