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學者指新患者活動範圍廣難追蹤源頭 正追查是否存在傳播鏈
本港再新增一宗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患者為一名居住於青衣曉峰園的45歲男子,在上環工作。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臨床教授陳福和指,首宗本地個案患者生活簡單,影響範圍較明確,而第二宗個案很可能與首宗屬同一群組,但第3宗個案患者動範圍廣泛,難以直接從流行病學調查中追溯感染源頭,呼籲市民加強防蚊。
出現輸入個案並不出奇
陳福和今早(4日)在港台節目中表示,9天內新增第3宗本地感染個案,與預估的其中一種情況相符。當出現首宗本地個案時,已提醒需謹慎應對,當時情況尚屬樂觀,隨着第3宗個案出現必須更加警惕,但強調市民無需過度恐慌。當局現階段的重要目標,是防止基孔肯雅熱在本地大規模爆發,避免其成為風土病。然而中港兩地往來頻繁,鄰近地區持續有個案,出現輸入個案並不出奇。
陳福和表示,下一步工作關鍵在於調查患者常去地點是否有其他本地個案。除了流行病學調查,亦將盡可能獲取更多病毒基因排序資訊,有助分析是否與早前個案同源。現正追查是否存在傳播鏈,並針對蚊患源頭展開工作,希望能搜集白紋伊蚊樣本進行化驗,以確認病毒是否在蚊群中大規模傳播。
市民可主動接受檢測
陳福和認為,本次個案與曉峰園所錄得的輸入個案關聯可能性較低。為防止病毒進一步傳播,當局已在受影響地區徹底搜查隱藏蚊患的黑點,並進行滅蚊工作。他又提醒曾到相關地點或遭蚊叮咬後感不適的市民,可主動接受檢測。近日氣溫仍較往年偏高,市民在戶外活動時務必做好防蚊措施,如有不適應盡快就醫,並向醫護人員說明旅遊史,以便安排檢查。
設立三個醫護站
工人今早在曉峰園出入口對出馬路加強清潔及滅蚊,附近的長亨邨山坡亦正進行滅蚊。衞生防護中心會在長亨社區會堂、葵芳邨及上環信德中心設立三個醫護站,為有病徵市民診斷。曉峰園附近有一間幼稚園,家長指會為子女加強防蚊措施,會為子女多貼蚊貼及噴蚊怕水,放學盡早離開。
睇完新聞,記得追蹤am730以下平台,接收最新、最啱你嘅消息!
Facebook:am730 (https://www.facebook.com/am730hk)
Instagram:am730hk (https://www.instagram.com/am730hk/)
YouTube:am730 (https://www.youtube.com/c/am730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