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育兒貼士】全職媽媽視育兒為工作 25年不停歇  最後悔做這5件事 媽媽們深有同感

MamiDaily

更新於 10月23日00:51 • 發布於 10月23日01:00 • PressLogic - Mami親子日常

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育兒路上也必定會一邊犯錯一邊學習。外國一名年超50歲的全職媽媽將育兒生活稱為「工作」,勞碌大半輩子,終於能在孩子長大後回顧自己過去的育兒歷程,並總結出5件最後悔的事,希望年輕媽媽們能夠借鑒,讓育兒生活少走分岔路~

已經有25年育兒經驗的Shab總結5件最後悔的事,希望媽媽們借鑒。

Photo from TikTok

全職媽媽後悔做了5件事

年逾51歲的Shab來自加拿大,過去一直是全職媽媽,為家庭默默付出,25年來毫無怨言。於她而言,這就像一份「工作」,然而她似乎太投入於工作中,反倒忽略了子女。當孩子一個個長大後,她終於有時間回顧過去自己的育兒歷程,才發現自己並不是個完美媽媽,對孩子也有很多虧欠,若是時間重來,她絕對會避免犯下5個錯誤行為,讓親子關係更完美。Shab在網上發表自己的看法,讓不少媽媽深有同感,究竟這5件事是什麼呢?

父親的缺席對孩子的成長有一定影響。

Photo from MamiDaily

一、阻止丈夫花時間陪伴孩子

這名全職媽媽首件後悔之事,就是沒有讓丈夫花更多時間陪伴小孩。由於丈夫工作早出晚歸,孩子不是還沒睡醒,就是已經入睡,相處機會少之又少。即使丈夫和孩子要求熬夜以爭取相處時間,至少有說睡前故事的機會,也遭到媽媽阻止,導致孩子的成長記憶中經常少了父親身影,讓她十分後悔。

媽媽總是忙著做家務,錯過和孩子聊天的機會。

Photo from MamiDaily

二、沒有時間聆聽孩子說話

作為全職媽媽,每天都要處理永遠做不完的家務,對小朋友的關注自然減少,這也成為Shab的遺憾之一。過去她全情投入於打掃衛生及煮飯,每當小孩想要找她聊天或分享日常時,她總是回覆:「我現在沒有時間。」導致錯過了小孩最有分享慾的時刻。如今,只要孩子想和她交談,她必定停下手中的工作,認真回應孩子。

若時間重來,媽媽想要花更多時間單純和孩子出去玩。

Photo from MamiDaily

三、沒有時間和孩子出遊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Shab也不例外,就像苛刻的老闆一樣,她多數外出的記憶都是送孩子去各種興趣班或運動訓練,比如足球、曲棍球等,反而沒有太多屬於親子的快樂出遊回憶。因此,她希望以前自己的能花更多時間和孩子們出門遊玩:「我們應該多出去玩,就只是玩」。

媽媽習慣用自己的審美要求孩子。

Photo from MamiDaily

四、控制孩子穿著

Shab承認自己有一套審美標準,過去試圖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標準穿衣打扮,好符合自己對於「完美」的定義,猶如一個強勢的老闆,釀成不少摩擦,回想起來依舊感到遺憾。幸好多年過去後,她已經學會接受不同意見和聲音,尊重孩子的穿著,和孩子們的相處更輕鬆自在。

媽媽認為宗教信仰能讓孩子找到精神寄託。

Photo from MamiDaily

五、缺乏對宗教的討論

Shab後悔自己過去未能和孩子們探討宗教的議題。她明白每個人都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卻也相信這能在家庭中形成凝聚力,讓孩子有一個精神寄託。

網民媽媽們感同身受

看完這位全職媽媽的分享,不少網民媽媽都表示感同身受,尤其是忙於家務忽視了孩子這點,往往要到他們已經嚮往外面的世界,不想和父母分享了才驚覺自己錯過什麼,因此鼓勵新手爸媽們絕對不要錯過小朋友只有一次的成長階段,畢竟時間無法倒退。「真的,我希望自己少操心家務事,多和孩子們出門玩」、「我是新手媽媽,很感謝你的建議」、「我決定開始放慢速度,給孩子更多關注了,謝謝你」。

總結,孩子小時候非常需要父母的關注和陪伴,一旦錯過孩子的成長期,後悔也來不及。

Photo from MamiDaily

Text:Mami Editorial

Source:The Sun

閱讀完文章,記得追蹤 MamiDaily親子日常 以下平台,隨時接收最新育兒教育資訊 !

【Follow MamiDaily親子日常 IG】

【Like MamiDaily親子日常 FB】

查看原始文章

【備孕】郭富城喜獲三女 未能打破外父命 爸爸年紀大會影響追仔? 3攻略增加懷男或女成功率!

MamiDaily

【教養】小四女無心向學 媽媽教到嘔 過來人教軟硬2招 有效又不傷親子關係

MamiDaily

【食物過敏】爸媽為防過敏堅持不給孩子吃花生?專家一原因指越早吃風險就越低

MamiDaily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