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百項目採組裝合成 入伙屢傳批評
「組裝合成」(MiC)建築法快而廉,自2020年至2024年的5年間,本港已有51個採用MiC方法建造的項目落成,當中公營房屋佔近70%。不過,隨着有關項目相繼入伙,卻屢傳樓宇質素參差,出現漏水或滲水情況,且設計上多有限制,包括牆身較厚、無法改動間隔等問題。截至今年7月,已有逾100個政府及私人項目採用MiC建築法。
發展局自2017年起推廣MiC,2020年至2024年期間,已經有34個公營房屋項目採用MiC,是最多的一類,當中包括過渡性房屋32個、長者屋及資助出售房屋各有一個。其次是公務計劃項目有11個,包括宿舍5個、學校4個、安老院及政府辦公室各有一個。私營房屋亦有一個。
隨着落成的項目增加並相繼入伙,樓宇質素參差消息亦頻傳。以位於洪水橋/厦村的資助出售房屋「樂翹軒I」為例,自去年10月底入伙後,有業主懷疑大廈有滲水漏水、樓層移位及單位裝修粗疏等問題,更邀請網紅拍片評測,引起網民對MiC建築法的關注。
另外,去年3月入伙的過渡性房屋「啟德‧東寓」,亦有單位水管及內牆滲漏,有100戶受影響。
今年2月底,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回覆議員提問時曾指,在上述採用MiC建成的項目中,根據有關管理方備存的紀錄,約有1%的單位曾出現漏水或滲水的個案,相關百分比低於傳統施工方法,亦沒有證據顯示漏水或滲水情況與採用MiC有關。她強調,大部分個案已得到解決,僅有極少數個案仍在處理中。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