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癌症新藥基金明年剩不到 40 億!可用「追蹤平台」查藥品審查通過日、總等待天數、支用規模

Heho 健康(台灣)

更新於 09月30日08:15 • 發布於 09月30日10:15 • 劉一璇

總統賴清德提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政策,並於今年正式啟動,首年編列 50 億元,明年將再編列 50 億元,但台灣癌症基金會粗估,扣除今年已列入基金給付範圍的病友所需持續用藥費用後,明年可用於新藥收載的費用恐不到 40 億,呼籲政府將基金法制化,並穩定財源,確保長期可持續性。

政府宣布規劃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後,病人最關心的問題是藥什麼時候用得到?為了協助即時掌握進度、即時反應需求,現在有「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進度追蹤資訊平台」,公開藥證核發日、藥品審查通過日、給付生效日、總等待天數與支用規模、受惠人數。

新藥自費昂貴,癌友常因為高額藥費被迫放棄治療

近年台灣癌症治療面臨等待新藥健保給付的時間長,且給付限縮等,而新藥自費昂貴,即使治療成效良好,癌友也常因為高額藥費而被迫放棄治療。

曾自費百萬完成治療的癌友 Amanda 表示,若非當初有保險協助,她根本無力負擔數百萬元的免疫治療,可能選擇放棄治療,但一想到雙胞胎孩子的未來,便不知如何是好。癌症新藥基金對病人而言是一場及時雨,能及時用藥,減輕家庭負擔,也替健保節省往後惡化後更多的醫療支出。

而實際受惠於基金的肺腺癌病友小蕭表示,半年多咳嗽、喉嚨發癢,原以為只是新冠後遺症,直到連呼吸都困難才確診為第四期肺腺癌。因不敢讓 85 歲高齡母親擔心,她努力維持工作,假裝日常如常。

起初化療每次自費五千多元尚能負擔,但聽聞免疫治療一年藥費高達百萬時,一度覺得等同「宣判死刑」。所幸在醫師與個管師協助下,她於 6 月 1 日基金上路後成功申請,8 月起展開免疫療程,並表示沒有基金,醫不起,只能放棄。基金讓他安心治療,不用每天算錢過日子。她也呼籲政府應將制度法制化。

政府宣布規劃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後,病人最關心的問題是藥什麼時候用得到?

為了讓社會即時掌握進度、即時反應需求,現在有「癌症新藥暫時性支付專款進度追蹤資訊平台」,公開藥證核發日、藥品審查通過日、給付生效日、總等待天數與支用規模、受惠人數。

從這次的公開資訊可以看到,約有 3 千多個家庭受到幫助,平均每年減輕病友約 117 萬元的經濟負擔, 然而也看到因為癌藥基金元年的執行率偏低,因為流程建立需要時間,相信這只是暫時性的現象。

尤其隨著越來越多藥品收載,未來支出必然大幅增加,如果政府僅維持 50 億的挹注,病友恐怕仍會面臨有藥等不到的困境。因此,期盼政府能盡速補滿百億,並加速審查,才能真正落實降低癌症死亡率三分之一的目標。

百億癌藥基金明年僅編 50 億 ! 專家籲法制化確保財源

為使基金穩定,不再讓癌友被迫放棄治療,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呼籲,應該形塑永續癌症新藥基金的支持機制,並提出三大方向:

  • 賦予法律位階:現行以行政預算暫行運作,欠缺法源、缺乏長期穩定性因此基金會主張將癌症新藥基金明文納入《癌症防治法》,避免年度預算掣肘。目前也已獲得一百零六位立委連署支持。
  • 確保財源永續:日前行政院編列預算僅再挹注 50 億元,與既定規劃及臨床需求有明顯距離,今年至 10 月 1 日已經收載 11 款新藥,明年整年支用預估將來到約 40 億,而明年僅再挹注 50 億元,此並未對齊賴總統政見,補足到百億以上,尤其癌症治療的需求逐步往早期治療與精準醫療邁進,「提早介入、延長存活」已成趨勢,代表藥品需求與人數都會上升。也懇請健保署具體公布「未來兩年癌症新藥前瞻科技評估(Horizon Scanning)」給付優先順序、預估受益人數、年度財務影響與缺口,檢視預算是否接軌國際治療指引與臨床需求,並據以逐年調整規模。
  • 強化病友參與:病友權益是癌症新藥基金制度的核心,擴大病友參與健康決策是國際趨勢。應建立病友參與制度,才能真正回應病友的治療需求,守護病友生命線。

填補健保空窗,給付無縫接軌!有賴健保、新藥基金、醫療科技評估協同運作

台大藥學院教授沈麗娟表示,癌症新藥基金提升到「法律位階」不只能讓預算來源明確。另一方面,還能將癌藥基金的給付程序、時程、責任機關、行政規範完整明訂。

沈麗娟指出,未來新藥基金就像是幫健保「先行支付」,同時蒐集「真實世界證據(RWE)」,三年內須進行醫療科技再評估。一旦新藥經再評估後,證實符合成本效益且掌握明確財務衝擊,則可改由健保常規支付,形成制度上的無縫銜接;而若新藥未能證實所稱效益,則停止支付。

基金上路是第一步,下一步是法制化+制度化協作。唯有讓病友在最需要的時刻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台灣才能真正打造永續的癌症醫療安全網。

文/劉一璇、圖/Cheryl

諮詢專家 :台灣大學藥學院教授沈麗娟

>>點擊加入 Heho 健康好友 獲取更多健康新知

查看原始文章

285位青年癌友調查:一罹癌就破產...「未來恐病不起」的三大挑戰及對策

Heho 健康(台灣)

2025 亞洲生技大展/科技導入 RWD 供癌藥基金決策,病團盼納多元價值評估

Heho 健康(台灣)

罕病醫療需仰賴健保制度!陳時中:改革不會犧牲罕病患者權益

Heho 健康(台灣)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