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宇健筆|白銀升幅勢贏黃金|Ken Lui
近年我的資產配置中,除了股票、物業與現金等主要投資,Bitcoin、黃金與白銀總會佔約一成比例,這一成比例主要目的是買個保險,對沖世界對貨幣失去信心而導致貨幣大幅貶值的風險。在黃金與白銀的投資中,白銀更佔我七成比例,理由很簡單,就是其升幅遠遠落後於黃金,即使黃金與白銀上月中創新高後明顯回落,但我認為升勢仍未完結,其中白銀的升幅更將會跑贏黃金。
事實上,近年興起的「去美元化」乃至近期出現的「貶值交易」(debasement trade),都反映出投資市場對貨幣貶值的憂慮,已經兩連升的黃金勢將連升三年,就以10月中的高位計,年內黃金累升66%。不過,今年白銀開始「發力」,與10月中的高位計,白銀的累積升幅約88%兼升破50美元的大關,跑贏黃金升幅,即使早前由高位回落,以上周五價格計,白銀依然跑贏黃金,兩者年內分別累升68%及52%。
過去五千年人類歷史裡面,金銀比率大概係16倍,但自從脫離金本位後,金、銀價格自由浮動,由於黃金的稀缺性與避險屬性,金銀比率開始上升,大部分時間於40倍至80倍徘徊(平均值63倍),疫情時更曾升破百倍,而俄烏戰爭後,多國央行增持黃金,金銀比率長期徘徊於80倍以上,上周五計為82倍,只要比率降回正常的63倍,白銀仍有相當可觀的升幅。
除了稀有性高,黃金價格一直高於銀價的原因是其穩定性,而白銀因為工業用途廣而導致其價格波動,所以不及黃金受歡迎,但正因為工業用需求增加,推升了近年的銀價。過去五年因為太陽能產業發展,令白銀一直供不應求,今年市場更憂慮美國總統特朗普會對關鍵礦產徵收關稅,交易員搶先將超過2億盎斯白銀運到紐約倉庫,加上近年的貴金屬投資熱潮,今年首九個月全球ETF就吸納了超過1億盎斯白銀。
除太陽能產業發展,近年的電動車以至去年大爆發的AI(人工智能)浪潮都大大增加對銀需求,尤其是數據中心、晶片伺服器、電力與散熱系統的需求急促增長,白銀的角色已慢慢由「貴金屬」變為「科技金屬」,甚至有研究指,白銀價格與 AI 相關股票的走勢相關係數高達 0.85,難怪就連世界銀行於上周發表的《商品市場展望》亦預期,明年白銀的升幅將高於黃金。
呂宇健
資深投資者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