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財局發表年度調查報告 部份上市公司頻換核數師
會計及財務匯報局發表年度調查報告,指上一財政年度,即去年4月至今年3月底期間,共處理16宗調查,其中14宗已轉交紀律處分部門研訊,決定可能的處分行動。
會財局調查部總監張秀敏指,部分調查個案嚴重違反會財局條例的規定,包括有「公眾利益實體核數師」在多個審計領域上,存有重大的審計缺失,未能遵守專業準則的要求去執行審計程序;亦有部分人在未有妥善註冊下,以「審計項目負責人」或「項目質素覆核員」的身份,為已註冊的「公眾利益實體核數師」執行職務,違反會財局的規定。
張秀敏又指,近年市場復蘇和科技迅速發展,當企業想把握市場環境或科技進步帶來的商機,也會增加管理層舞弊的機會,為財務匯報和審計質素帶來一定風險。她指,調查亦發現近年有部分上市實體公司頻繁更換核數師,由過去聘用較大型的會計師事務所,轉為聘用中型事務所,但這些事務所質量管理體系未必完善,呼籲審計師執行工作時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和專業懷疑態度,適時運用專業判斷。
審計質素評級有改善 按年減18個百分點
會財局同時發表年度查察報告,指本港的審計質素評級(AQR)有改善,獲評4級、「需要重大改進」的審計項目比例,由前年度的46%,下降至去年度的28%,按年減少18個百分點。
會財局查察部主管劉建汝指,會計師事務所的整體表現有進步,但由於有不少新事務所成為公眾利益實體核數師,仍需時改善;整體事務所亦要提升非流動資產減損、收入確認、應收帳款減損,以及日記帳分錄測試的工作。
她又指,留意到有部分事務所出價偏低,提醒核數師若以過低的價格競爭,會財局將特別關注會否影響核數師的獨立性,甚至是審計質量。
會財局:香港是自由市場 不會阻止業界在費用上競爭
被問到審計業是否出現「內捲」,劉建汝承認,當上市公司更換事務所時,審計費用普遍出現減幅,但有機會是因上市公司的業務轉趨簡單,亦可能是事務所出現競爭而減價,仍須再作研究。
至於會財局會否採取行動阻止業界惡性競爭,會財局主席孫德基則指,香港是一個自由市場,公司選聘會計師的價格是由買方和賣方決定,會財局只會注重核數師的質素和獨立性有否受損。
另外,去年國家財政部行政處罰為內地「恒大地產」進行審計工作的會計師事務所,會財局隨後亦對香港的中國恒大集團展開調查。會財局行政總裁賴翠碧指,調查仍在積極進行中,有最新消息時會再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