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送契樓】送贈物業不可做按揭?幾多年可解禁?
置業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尤其是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許多人選擇依賴父母的支持來實現置業夢想。許多父母會將自己名下的物業贈予子女,以幫助他們安居樂業。這類無需金錢代價的物業轉讓契約被稱為「送贈契」。然而,在這個轉讓過程中,存在著許多隱藏的條款和細則需要特別留意。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解釋,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送契樓的各種細節。
送契樓是甚麼?
送契樓是指一種以贈送形式進行的物業轉讓,因為受贈方無需向送贈方支付任何金額,所以土地註冊處會將這類交易標記為「送贈契」,而登記的交易價格則顯示為$0。這意味著,受贈方可以在不支付現金的情況下獲得物業的所有權,這對於首次置業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選擇。
送契樓需要交稅嗎?
儘管送契樓的交易價格為$0,但這並不意味著受贈方可以完全免除所有費用。根據香港的法律,受贈方仍然需要根據差估署在送贈時對物業的市值來繳納印花稅,這個稅率範圍從100元到樓價的4.25%不等。假設物業的市價在400萬元以內,受贈方只需支付100元的印花稅;若物業市值為430萬元,則需要支付100元加上超出400萬元部分的20%,最終需繳納的稅款為$60,100(即$100 + 30萬元 × 20%)。此外,受贈方還需支付其他相關費用,如律師費等,因此在交易之前,建議預留足夠的資金以應對這些開支。
送契樓有甚麼風險?
送贈契物業的風險並不容忽視。若送贈方不幸破產,根據《破產條例》的規定,若在提交破產申請書的前五年內將財產以送贈形式轉讓給他人,破產管理官或債權人有權向法庭申請該物業的轉讓作廢。即使物業已經轉讓或轉售給其他人,法庭仍然可以命令該交易無效,並由破產官接管該物業。因此,受贈方在接受贈與時,必須謹慎考慮這種潛在風險。
送契樓難做按揭?
對於受贈方而言,送贈物業在五年內轉售的過程中,許多銀行為了避免物業被債權人收回的風險,通常會拒絕批出相關的按揭貸款。這意味著,新買家在申請按揭時也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可能難以獲得所需的貸款支持。即使買家選擇全額支付(FULL PAY)購買該物業,他們仍然可能面臨被破產官追回物業的風險。因此,受到這些多重限制的影響,「送贈契」物業在短期內的轉售變得相當困難。
如何避免購入送契樓?
如果希望避免購買「送贈契」物業,建議在入市前先向業主或地產代理查詢相關信息。此外,買家也可以自行查閱土地登記冊,若該單位屬於「送贈契」物業,登記資料中將會顯示「送贈契」(Deed of Gift)或「無償轉讓契」(Assignment at Nil Consideration)等字眼。由於「送贈契」涉及的業權問題及轉讓手續相對複雜,遇到這類問題時,建議及早徵詢法律意見,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
總結來說,送贈物業雖然在某些情況下提供了一種便利,但其背後的風險和潛在的法律問題也不容忽視。希望本文能夠幫助讀者更全面地了解送契樓的各種細節,做出明智的置業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