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房小姐在「異溫層」裡,學會輸出自己,也把溫度留給彼此
「歡迎來到《青聽你說》。」這一集,可青邀請到她默默關注已久的聲音創作者——房房小姐。她是 Podcast《異溫層》主持人,同時也是一位在藥廠擔任 PM 的上班族;週一到五理性執行,六日用聲音創作,把生活的敏感與溫度收進麥克風。兩人從節目起心動念聊到職場與創作的平衡,談聲音、談學習,也談面對自我懷疑時如何靠「輸出」找回秩序與力量。
《異溫層》開臺於 2024 年 2 月。與房房搭檔的是以國際經濟觀察著稱的「雕大」,一理一感、大網紅 × 小素人的組合,故名「異溫層」——不是要大家跳出舒適圈,而是偶爾去別的溫層走走,把同溫層「擴大」。節目選題從個人出發:選擇困難、拖延、儀式感等,先照亮自己,再照亮彼此。
房房回想初入錄音室:「戴上耳機聽見自己的聲音那一刻,全身雞皮疙瘩。」她坦言早期對聲音沒自信、也怕「沒人想聽」。搭檔乾脆偷按錄音鍵,讓開場更自然。走到第二年,她笑說:「沒人聽也沒關係,我在跟大家講話,同時也是在對自己說。」
兩人談到社群時代的焦慮:我們滑短影音、吸收資訊,但容易直進直出、沒有消化。房房主張:時間要花在「輸出型活動」——寫心得、做節目、分享學到的東西;把複雜講到簡單,才算真正理解。她說:「時間不用管理,該管理的是選擇。」在輸出裡,價值被放大,人也被整頓回來。
「上班很忙,怎麼兼顧更新?」房房說,工作與創作互相長肌肉:工作給策略與組織力,創作訓練觀察與同理;兩者相扶持,而非互相拖累。當疲憊湧上來,只要一開始準備新題目、閱讀、做功課,累感就會被「新連結」沖淡。
相較影像,聲音少一層視覺濾鏡,更容易純粹地被理解。她們聊到「療癒經濟」:在焦慮的社會裡,聲音像一盞小燈,讓聽眾在通勤與獨處時被陪伴;每一則私訊回饋,都是房房熬夜準備內容的動力——「再錄半年也值得」。房房最有成就感的一集,是談《萎靡心勝》如何為「心的維生素」補位;而推薦新聽眾入坑的則是EP11〈儀式感〉:不是浮誇排場,而是把生活排進秩序的技術。為做節目,她與搭檔看了三十多本書,把輸入轉成彼此都聽得懂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