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環球長年良好基本面符合條件
八、九十年代美國著名基金經理彼得‧林奇 (Peter Lynch),管理富達麥哲倫基金僅13年便退休,期內基金升值超過20倍,同期美股標指升值卻不足6倍,可見這位投資界傳奇人物的觀點,值得參考。他擅長選擇增長型大牛股,增長股可分為三種,分別是緩慢增長股、穩定增長股和快速增長股。
今日與大家看市場傾向忽略卻又含金量甚高的緩慢增長股,定義是盈利增長率與GDP增速相若的股份。在過去十年,香港GDP增速最高見於2021年的6.40%;而2023和2024年分別為3.2%和2.5%,港府預測2025年增速介乎2.0%至3.0%。或許大家在想,上市公司如此的盈利增長率,到底投資魅力何在呢?
上市至今八年均有派息
林奇指出這類型股份的最大好處是每個財政年度均會派發股息,並見逐漸增長的趨勢,因而股價經歷長年區間上落後,市場終會對其價值肯定,股價便見可觀升幅。以從事港澳地區進口及代理急凍海產品為主業的大洋環球 (8476.HK) 便是如此,早於2017年10月19日在港上市,在2018年6月公佈上市後首份年度 (截至2018年3月底) 業績開始,便宣派股息,上市至今度過八個財年 (截至2025年3月底),均有派發股息。
於2017/18至2020/21財年為每股逾2港仙,到2021/22財年為3.3港仙,再於2022/23至2024/25財年增至4港仙或以上,派發股息呈穩步增長趨勢。
盈利呈現平穩增長趨勢
公司長年派息具穩健盈利表現支持,於上市前招股書顯示截至2016和2017年3月底股東應佔溢利分別約908萬和1,727萬港元,並於上市後每次公佈年度業績均見盈利,自2019/20財年以來均不少於1,870萬元,過去五年則增至不少於2,700萬元,於2023/24和2024/25財年分別約4,077萬和4,169萬元,按年增長2.26%。
而長年穩健盈利有賴良好基本面帶動,公司在急凍海產進口及代理行業擁有逾22年經驗,向逾370名批發商及大型餐飲連鎖店客戶供應各式各樣的急凍海產產品超過100個品種,其客戶主要是急凍海鮮轉售商及急凍海鮮餐飲服務供應商。
將迎盈利提速增長機遇
公司知名產品包括:加拿大牡丹蝦、日本熟帆立貝、Clearwater牌北寄貝、帝王蟹腳、蒲燒鰻魚、北海道帶子、各類刺身蝦等。公司主要收入來自香港,於2023/24和2024/25財年分別佔比71.11%和79.56%。期內香港人於週末和長假期到深圳及其他大灣區城市旅遊及消費,餐飲業面對嚴峻挑戰下,大洋環球盈利表現依然穩定,展現強大經營韌性。
此外,內地自2023年8月起實施接近兩年的日本水產進口禁令(除了福島等10個都縣外)逐步解封,考慮到禁令前內地是日本水產最大出口地,佔其總出口達22.5%,連同位居第二的香港,共佔逾42%,預料解封後大洋環球從中國區所得的收益見提速增長。
再看股價表現,自2017年12月初至2023年11月底長達六年,股價普遍時間徘徊在0.65至0.85元之間,並於2024年1月企穩在1.00元後,價值才見釋放,不足11個月於同年11月底收報2.57元,累升近1.60倍。今年4月起股價表現再受關注 (第二季股價累升近三成,6月底收報3.64元),皆因公司於4月15日發公告表示已委任專業人士評估及評價轉上主板的可能性。
筆者參考較常用的「盈利測試」,申請公司必須近3年累計淨利潤不少於8,000萬港元,以及近2年和1年分別不少於4,500萬和3,500萬港元。大洋環球相對盈利分別約1.33億、8,245萬和4,169萬元,遠高於測試門檻,故此在7月10日公司發公告表示正式向聯交所遞交轉板申請。由此可見,並非市場上部份投資者「盲撐」該股;倘於2025上半年業績繼續穩步向好,今年內完成轉板機會大增,將進一步提升此股的投資價值。
作者:聶振邦(聶Sir)
原文刊登於 HKMoneyClub
睇完新聞,記得追蹤hkmoneyclub以下平台,接收更多分析評論!
Facebook:hkmoneyclub (https://www.facebook.com/hkmoneyclub)
Instagram:hkmoneyclub (https://www.instagram.com/hkmoneyclub)
YouTube:hkmoneyclub (https://www.youtube.com/@hkmoney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