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醫療|醫管局引入AI撰寫醫療報告,工作量大減3分1!配合購非原廠藥、轉用內地設備等招式慳錢,料可年省10億
AI醫療|醫管局引入AI撰寫醫療報告,工作量大減3分1!配合購非原廠藥、轉用內地設備等招式慳錢,料可年省10億。本港醫療資源緊絀,而近年迅速發展的人工智能(AI)技術就有望改善問題。現時醫管局已引入AI協助工作,結果發現AI能讓醫院工作量大減3分之1(33%)!編輯:YK@Medical Inspire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AI醫療|醫管局引入AI撰寫醫療報告,工作量大減3分1!配合購非原廠藥、轉用內地設備等招式慳錢,料可年省10億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表示,截至今年6月,醫管局已推展多個AI項目。他指,AI主要負責生成醫療報告及出院報告,而醫院每年需撰寫逾10萬份醫療報告,當中就有多達8成可由AI生成。高拔陞提到,另外2成報告需要交由醫生作臨床判斷,因此暫時未能依靠AI生成。「唔係所有都AI寫,一啲簡單、唔使醫生臨床分析,或者保險公司嘅報告,先係由AI寫,其餘例如涉及意外、上庭,或者要醫生臨床分析嘅,會繼續係由人手寫。」而局方亦有用到AI的風險預警系統,識別及治療高危病人,並防止不當處方強力抗生素等。雖然AI技術一日千里,但仍經常被指會引用錯誤資訊。高拔陞就指,所有報告均需人手把關簽名,但也已經大大減少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職員的文書時間在AI協助下已大減4成,而總工作量亦減少了3分之1(33%)。他亦補充指,AI系統不會將資料交給第三者,無需擔心出現私隱問題。
AI醫療|多管齊下節流,計劃購非原廠藥
醫管局昨日亦提到,局方現時正從多方面節省開支。高拔陞指,公立醫院的藥物開支每年過百億元,局方因而成立「成本評估小組」,希望降低開支。其中一個方法是與藥廠議價,經商討後有7成願意減價,平均減幅達2成,主要涉及癌症及慢性病的藥物。另外,醫管局同時計劃引入成本較低非原廠藥,高拔陞說:「無論係癌症、罕有病定係慢性病,陸續有更多藥物過咗專利權,可以把握機遇。」他強調,醫管局會確保非原廠藥的療效與原廠藥一樣。除藥物外,醫管局亦有一大部分開支屬於購買及維修醫療儀器,單單在去年已耗資57億元。醫管局指,除了繼續在歐美採購,亦積極物色內地供應商,「疫情嗰陣河套應急醫院比較多用內地生產儀器,效果非常理想。」醫管局總項目經理(工程)源栢樑表示,局方已運用創新科技實現「綠色高效醫院」,包括使用AI、堆填氣能、太陽能、氫氣能等。使用一系列創新科技後,在2023年已節約7%能源消耗量,較原訂5%的目標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