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食食物唔識處理食出禍 專家:真空處理唔代表無菌
近年興起健身風潮,不少人都是即食雞胸的粉絲。不過,有營養師曾指,即食雞胸不應一開便吃,若以為抽真空處理便沒有細菌,隨時會吃到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進肚亦不自知。最近有台灣營養師指出,即食雞胸有機會出現肉毒桿菌,其真空包裝加上低酸性、無氧狀態,是肉毒桿菌生存的極大條件;本港專家建議,若在雪櫃取出即食食品,盡可能透過加熱處理以減低風險,有助殺死細菌。
對於即食雞胸是否含肉毒桿菌,香港中文大學食品研究中心主任張志強表示,即食雞胸肉採用真空包裝,理論上安全,若在生產過程中已經做足消毒,其實受到細菌感染,特別是肉毒桿菌感染的機會不高;但若肉類不幸被肉毒桿菌感染,真空包裝的環境反而有利這種細菌生長,並會產生一些神經毒素,屬非常高風險。
張志強建議,若屬加熱雞胸肉,在雪櫃取出後盡量透過加熱處理減低風險,因為加熱過程能夠殺死很多細菌,包括肉毒桿菌,它產生的神經毒素,在高溫下亦會受到破壞,所以建議無論如何都需要進行加熱程序。張又指,這類真空包裝的已煮熟肉類,儲存方面應盡量在低溫下保存,即使最低限度亦應放在雪櫃約攝氏0至4度的地方,如果想延長保鮮期的話,則可以放於冷藏格,在攝氏0度以下更加能夠控制細菌的生長。
問及長期進食雞胸在營養攝取上會否出現問題,家營營養中心營養師張穎心坦言,即食雞胸最主要是提供蛋白質,100克含大概23至25克蛋白質,蛋白質含量大約等於4隻雞蛋,加上即食雞胸低脂肪,以減肥角度來說是有效,其他雞肉就要視乎進食時會否去皮,如果不去皮的話,例如即食雞腿的脂肪含量就會高很多,分量上亦會比較大。
至於選購時是否需要留意即食雞胸是否附上醬汁,張穎心則指最主要應考慮分量,例如市面上有較小的50克、亦有75克,最常見是100克,甚至有150或200克,進食分量視乎個人需要,維持磅數、減重抑或增磅,約每1公斤的體重大概需要0.8至1.2克的蛋白質,50公斤重的女士,大概需要攝取50克的蛋白質;她又指,雞胸肉切件抑或原件,都不會在加工情況下有任何改變,口味上其實大部分都不會加入,很多重口味醬汁或調味,可能鈉質會有影響。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