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痔瘡不是只有便秘會造成!醫揭「腹瀉」也是兇手

中天新聞網

更新於 09月07日18:29 • 發布於 09月06日07:16

痔瘡困擾非單靠肛門用力可解,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在臉書專頁指出,正確的排便姿勢攸關痔瘡預防與改善,建議民眾可透過調整坐姿、使用腳凳等方式,讓排便更順暢,避免長期困擾。

鍾雲霓強調,排便是一個需要腹部、骨盆與肛門共同合作的過程,並非單靠肛門出力就能解決。(示意圖/Pixabay)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強調,排便是一個需要腹部、骨盆與肛門共同合作的過程,並非單靠肛門出力就能解決。她在臉書粉絲專頁詳細說明,許多人即使大便不硬,卻常常需要久坐用力,這種情況其實可以透過改變排便姿勢來改善。

針對排便姿勢的調整,鍾雲霓提供具體建議:「民眾可以嘗試從一般坐姿改為蹲姿,若無法採用蹲姿,也可以在腳下方放置矮凳。若採用坐姿,上半身應保持微微前傾,同時收緊腹部並放鬆肛門,這樣的姿勢能有效改變乙狀結腸角度,不僅更容易施力,也能降低糞便卡關的機率。」

關於痔瘡的成因,鍾雲霓提醒:「即使是健康的肛門,如果在便秘時持續用力超過5至7分鐘,都可能導致黏膜外翻、肛門充血。偶發一次的情況影響不大,但若長期如此,肛門括約肌會逐漸被撐鬆,最終造成痔瘡脫出。」

鍾雲霓特別指出,不僅是便秘會造成痔瘡問題,腹瀉同樣會使痔瘡情況惡化。(圖/Photo AC)

為了預防痔瘡問題,鍾雲霓建議民眾應避免久坐久站的生活習慣,建議定期活動身體促進血液循環。她同時提出四項預防要點:保持規律運動習慣、進行溫水坐浴、攝取充足纖維,以及確保足夠的水分攝入。

值得注意的是,鍾雲霓特別指出,不僅是便秘會造成痔瘡問題,腹瀉同樣會使痔瘡情況惡化。她解釋:「痔瘡本質上是血管與軟組織的老化鬆弛現象,就像臉部皮膚、腹部皮膚會受到地心引力影響一樣。雖然老化後的組織無法回復年輕狀態,但透過適當照護,仍可控制症狀,維持正常生活品質。」

鍾雲霓提醒,當出現以下症狀時,應立即就醫評估是否需要手術治療:肛門持續有異物感、可觸摸到肉球、飲酒、食用辛辣食物或熬夜後出現嚴重腫痛、軟便或放屁時出現滲血現象,甚至是行走時因摩擦造成出血等情況。

7千萬交保柯文哲暫時拒絕 白嘉義幹部籲先出來商討2年條款

中天新聞網

羅智強將獲參選黨魁資格 國民黨:兩週內頒中評委

中天新聞網

龔益霆急關IG!江祖平再批他「拿高層爸前途發誓」攏是假

中天新聞網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