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缸經|你推24小時交易拿KPI為何要犧牲經紀生活?
港股有「五窮、六絕、七翻身」的說法,「七翻身」簡單理解是7月見升市,實在不能輕視民間智慧,若以2006至2025年的20年計算,其中14年恒指在7月見升,佔比達七成。那麼經歷「七翻身」後,8月是否跟升呢?同期卻見13年在8月跌市,佔比六成半。而2024和2025年8月分別上升3.72%和1.23%,擺脫2018至2023年經歷六個8月,其中五個見跌;以及2021至2023年連續三個8月跌市的頹風。傳統在8月出現惡劣天氣較多,2025年8月便有四日 (8月2、4、5、14日,其中三日是「平日」) 發出「黑雨」信號,自1994年成立該機制以來,暫為發出最多「黑雨」信號的8月。
莫非「水為財」,令今年恒指繼5至7月三個月連升後,8月因而見續升?「惡劣天氣港股不停市」於2024年9月23日生效,至今實施未足一年,所以是在該機制實施後剛迎來首次8月份。於8月4、5和14日「黑雨」下,大市成交金額分別約2,347億、2,294億和2,701億港元,表面看來惡劣天氣下交投仍見高企;惟應留意整個8月成交總額約5.86億元,平均每日超過2,790億元,可見惡劣天氣下交投是有影響的。當然,站在老闆角度,少做一日生意就是少了錢進口袋。「惡劣天氣港股不停市」上位的當然支持;可是難道不應考慮一下員工冒著惡劣天氣上班的危險性嗎?要知道,此乃勞保的不保事項啊!
員工一波不及適應,在上位的又想掀起另一波,建議港股24小時交易,對員工而言以「無啖好食」來形容絕不為過。原本港股中午12:00至下午1:30休市,員工昔日有1.5小時用膳,自2012年3月5日起改為中午12:00至下午1:00休市,用膳時間縮短至1小時。倘若港股24小時交易真的實施,豈非連用膳時間也沒有呢?此外,相對現時港股交易時段從上午9:30至中午12:00及下午1:00至4:00共5.5小時,時長將激增逾三倍,屆時證券業不論經紀或內部員工,全員的工作量都會提高至少一倍。那時倘若客戶心血來潮零晨2:00或3:00想交易港股至電經紀,經紀該如何自處呢?
在現今環球均強調要提升ESG意識的時代,香港也不例外。然而,不論是「惡劣天氣不停市」或是「股票24小時交易」的實施,到底有否為證券業員工的身心健康設想呢?ESG的S是指「社會」(Social),涉及企業在「勞工權益」和「人權」等範疇。另外ESG的重要性其中一點是「滿足公眾和市場的期望」,到底於證券業在上位的,是否就能代表全部業界參與者的聲音呢?僱員的聲音和期望,業界有提供合理的發表渠道嗎?對於實踐ESG,在上位的有否以身作則呢?
金缸經
註:專欄作家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