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兒童健康】孩子暑假吃多又長胖?6招助孩子健康減肥不傷身

MamiDaily

更新於 07月28日10:09 • 發布於 07月29日01:08 • PressLogic - Mami親子日常

暑假小朋友不用上課,空閒時間多了,難免攝取多了零食、汽水;加上炎炎夏日,吃雪條、雪糕消暑是指定動作,開心又愉快的假期結束後,會發現孩子重了一圈,那怎麼辦呢?作為父母定必擔心子女的健康,最好當然是好好控制孩子飲食,在假期建立健康生活模式,以下有幾樣小貼士大家應留意。

放長假期間,孩子食量增加。

Photo from mamidaily

全球 3.8億名兒童及青少年過胖

據世界衞生組織(WHO)資料,全球有近3.8億名青少年及兒童超重或肥胖。有研究發現兒童在夏季和長假期後,體重會增長較多,主要是因身體活動量少,孩子看電視、玩平板或手機的時間較平日增加。為孩子健康着想,父母要正視兒童過胖問題。

小孩可不可以減肥?

好多人會覺得小朋友不應該減肥,特別是老一輩認為這麼快就要減肥節食會令幼兒發育不良,而且減肥的過程很辛苦,十分反對。但其實孩童減肥並非成年人般需要節食、瘋狂地做運動,反而於日常生活入手,作為家長應從孩童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中改變,從而讓小孩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飲食方面

1.飲食定時

孩子需要涉取足夠的營養就應每天定時進食早、午、晚三餐,特別是早餐。正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很多時孩子和家長為了趕於上學或上班,會隨便為孩童準備早餐,例如餅乾、方包等,而且時間匆忙很多都是狼吞虎燕地進食,容易消化不良。所以讓孩子在固定的時間吃東西,可以讓血糖平穩不易感到餓,也能避免因為過度飢餓之下一口氣吃下太多。

2.飲食均衡

一般人減肥會少吃澱粉質或直接不吃,但其實這方法是絕不能用於小孩身上。因為小孩還處於發育階段,他們需要攝取足夠澱粉質,所以建議大家可以用 3:2:1 的比例,如把一個餐盒/餐碟的容量平均分為六格,而穀物類佔三格,蔬菜類佔兩格,而肉類(及其代替品)則佔一格。

衛生防護中心亦有介紹兒童食飯的餸菜比例。

Photo from 衛生防護中心

3.慢慢進食、多咀嚼

很多時父母都很怕孩子吃得慢,所以經常催促吃快些,甚至較年幼的孩子父母為求方便而餵食,盡量把食物弄得細碎或煮得軟爛方便孩子吃,減少了咀嚼的過程。但其實這會讓孩子不容易感覺到飽而令他們吃更多,所以孩子「多咬」是很重要的,細嚼慢嚥對未來控制體重也是很重要的習慣。

日常生活方面

1.多參與課外活動

不論幼稚園還是小學,放學後都有不同的課外活動可以參加,但現今很多家長都是雙職父母,因而放學後會讓孩子去補習。雖然學業固然重要,但都不能忽視孩子的健康,所以鼓勵孩子多參加有益身心的活動,培養運動習慣。

2.幫忙做家務

相信家長最希望孩子多幫忙做家務,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同時提早接觸家務也可以訓練兒童的協調性和獨立性。不過你可能想不到,其實做家務還可以達至減肥效果,讓幼兒達至身心健康,也令家長多了一個「好幫手」。

小朋友在家中幫手做家務。

Photo from mamidaily

3.良好的作息時間

有良好的作息時間是很重要,但暑假期間很多時家長都會容許小朋友晚點起床或夜點睡覺,久而久知小朋友的作息時間也會打亂,一旦到了開學時間,孩子便會容易疲倦變得沒精打采。因此,家長需陪養孩子有一個規律時間睡眠,最好睡前一小時不接觸任何電子產品,讓孩子有充足睡眠才對他們的腦部及身體有健康的發展。

父母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一面鏡子。

Photo from mamidaily

要幫助小朋友減肥成功又有健康成長必需要有父母的配合,更重要的是家長是一面鏡子,作為家長想逐步改善小朋友的生活習慣,最好的方法是先以身作則,為小朋友樹立榜樣。

Text:Mami Editorial
Source:衛生防護中心

閱讀完文章,記得追蹤 MamiDaily親子日常 以下平台,隨時接收最新育兒教育資訊 !

【Follow MamiDaily親子日常 IG】

【Like MamiDaily親子日常 FB】

查看原始文章

【耳朵護理】男童申訴耳仔痛母以為耳垢沒清潔導致 哥哥驚見內藏活物嚇壞全家

MamiDaily

【孩子性別】媽媽年齡愈大愈易連生同性別孩子?哈佛研究:生男生女不只靠爸爸!

MamiDaily

【大學研究】小朋友愈早學這種運動有助數理發展 數感領先同齡孩子高達15個月

MamiDaily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