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雨後|阿棍屋暴雨救狗記 水深及膝 退無可退 一條毛巾安撫受驚小狗
香港近日多雨,天文台周一、二( 8 月 4、5 日)兩度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暴雨期間,位於元朗八鄉馬鞍崗的「阿棍屋」流浪動物收容中心,兩度受雨水淹浸。負責人 Ivy 指中心內不少區域都受到淹浸,最嚴重的小狗區水深及膝,只得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地方,坦言若水位再升高,「我呢個位置(中心)冇地方再撤離。」
天文台在前晚( 4 日)11 時 45 分發出黑雨,至昨凌晨 2 時 10 分改發紅雨。 Ivy 他們當時雖然見到「啲水差不多湧埋入屋」,但雨勢有所減弱,在社交媒體「報平安」。未料至清晨約五、六時,雨勢再次增大,只得即時應變。
「阿棍屋」內劃分為數個區域,分別收容不同狗隻、貓隻和羊,當中分別收容約 110 隻小型犬、近 70 隻大狗和 13 隻羊的區域都受影響。小狗區因為地勢較其他區域更低,同時受高處區域的積水和渠道倒灌「夾擊」,情況最嚴重。
Ivy 指,「阿棍屋」大部分狗狗都是中老年,平均年齡 10 歲,大部分都是來自被遺棄或者漁護署轉過來。
Ivy 憶述,水位最高時,水深及膝,他們當時只有四人,花了大約半小時,先把屋內收容年老或體弱的小型犬轉移到相對安全的地方,再將其他在屋外地面和低處籠子內的小狗亦轉移。她續指,他們只能轉移了約五、六十隻小狗,餘下的關在疊高了的籠子,未及轉移下只能注意水位高度,水位再升高的話,就要再轉移。
「當時我哋喺度諗邊個位置最安全,只係得呢一個(位置)係最安全。」 Ivy 指著中心中央的收容年老或體弱大狗的區域旁邊,一片升高了的小區域說。她指連中央也「淪陷」,水淹到了腳面的位置,「如果再浸嘅話,基本上呢度(升高區域)都需要再撤離,但我呢個位置(中心)冇地方再撤離。」
Ivy 指,見到有一些小狗轉移後出現驚慌的狀態,一動不動的,又或來回走動,可能是受雷電聲驚嚇,或者轉移新環境而緊張。給了牠們毛巾後,一部分小狗得到安撫,開始坐下休息。她坦言,當時環境很混亂,確保這一批小狗安全後,又要留意其他小狗、大狗和羊等動物的安全。
羊區、大狗區同樣水浸
羊區和大狗區同樣出現水浸的情況, Ivy 指雨水由羊區和外面透過鐵皮牆壁的空隙湧入大狗區,再由大狗區湧落低處的小狗區,當時大狗區積水高度最高到籠子底部。記者今( 6 日)所見羊區外仍有積水,淹過部分草地。不過,當時 Ivy 他們研判小狗區情況更危急,而羊區有蓋、地面亦有升高,就先處理小狗區的情況。
水浸後要為狗狗洗澡
大雨期間, Ivy 的電話更收不到訊號,只能撥打緊急電話,沒法叫其他人幫手。幸好後來雨勢減弱, Ivy 才成功找來兩名義工幫忙。不少狗狗當時接觸到雨水,需要洗澡,不過目前為止,只為十多隻狗狗洗了澡。她又指暫時未見有狗狗身體受影響,每一隻都願意進食。
「阿棍屋」地勢相對附近較低,後面就是位於高處的貨倉,前面有一條渠,收集雨水。 Ivy 指,「阿棍屋」前方的渠既要收集「阿棍屋」附近的雨水,又要收集道路的雨水, 「爭唔贏點呢?倒灌囉。」記者今日現場所見,即使已經停雨,「阿棍屋」前方的渠道仍見湍急的水流。
Ivy 笑言「阿棍屋」開始收留羊是源於誤會了小時候的「Billy羊」是隻黃色流浪小狗,直到牠「咩咩」叫才知道是羊,後來再從漁護署方面多接收了幾隻羊。
大雨逾半小時 即有機會水浸
今日上午 11 時 45 分至 下午 1 時 30 分,天文台一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阿棍屋」有沒有受影響? Ivy 說今日這邊雨勢較小,未見出現水浸情況。不過她亦補充,這邊每逢大雨持續超過 30 分鐘,便有機會水浸,「十次落雨,呢度可能都佔咗一半嘅機會(水浸)。」
Ivy 又指,以往試過堆砌沙包防洪,但效果不佳,水位高於沙包,水勢洶湧時,「其實一沖就會冧咗。」又試過使用兩個抽水泵,但仍不及洪水來得快,前方的渠道亦來不及去水。她無奈道,已盡量去讓渠道沒有淤塞,會定期清理渠道樹葉、垃圾,「等佢唔好咁多垃圾,咁都已經係造福㗎啦!」
今次水浸,亦浸壞了「阿棍屋」的雪櫃和冷風機等電器, Ivy 認為外界如果想幫忙,可以捐贈電器以供替換。
歡迎追蹤以下平台,即時接收《集誌社》最新資訊,及付費訂閱支持!
【付費訂閱《集誌社》】
https://thecollectivehk.com/subscribe/
【訂閱《集誌社》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thecollectivehk
【Like 《集誌社》IG】
https://www.instagram.com/the_collectiv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