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產評】特政經苦陷亂局 美元霸權已動搖
美國最新經濟數據出爐後,基本上市場相信本月聯儲局議息會議作出減息行動的可能性達九成。雖然剛公布的上月通脹數據符預期,但未來兩季才是關稅政策對通脹風險的爆發期,不排除會成為聯儲局執行寬鬆政策的「攔路虎」,且在美國內鬥下,關稅政策的合法性要明年中始有分曉,結果一旦滑鐵盧,勢亂上加亂。有心理準備,聯儲局的息口路線尚待釐清,特朗普排除政策風險前,投資美元資產得格外謹慎,而增加非美元投資以分散風險的意欲,也正在迭創新高的黃金價格趨勢中表露無遺。
早前美國公布的非農就業及新增職位數據均遜預期,確為聯儲局打開減息之門,理論上聯儲局本月作出預防性減息的可能性存在。惟未來數月通脹升溫風險存變數,皆因4月以來推出的對等關稅政策雖略為延遲,但終歸陸續生效,對美國經濟與物價的影響將於第四季開始有更明確反映,這是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一直強調要觀察情況的重要理據。只是礙於目前的政治形勢,反正就業數據配合,通脹數據暫無大意外,就先減一次息,再作觀望,以免聯儲局遭受更嚴峻的政治干預,也是權宜之計。
即使市場預期今年底前聯儲局減息兩次的機會大增,但並不等於美國利率確認進入中長期下行軌道。若通脹捲土重來,聯儲局會視為短期通脹壓力,抑或成為足以煞停減息的理由,變數甚多,也令美元走向變得難以捉摸。
事實上,除了關稅外,特朗普政府收緊移民政策,一則會減少勞動力供應,二則也會影響需求端,對就業與消費市場、樓市以至整體經濟的影響,未來幾個月發展必須高度注視。雖然特朗普積極鼓勵企業投資,但都集中在人工智能等領域,資源錯配下,傳統企業的經營風險可能被低估。
此外,7月以來中國加大「反內捲」行動,若中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持續回升,加上關稅滯後效應展現,而先前美國企業提前囤貨的效應逐漸消失,未來物價及消費需求都有機會出現大變。
另從全球資金流的角度看,中國A股市場有起色,正在釋放巨量的內地家庭儲蓄,外資對投資中國資本市場前景展望改觀,多少都對美國資本市場起了資金分流效用。
過去美元資產大崩盤,全球都要陪跌。可今時今日美國霸權褪色,美債不再避險;同一時間中國資本市場崛起,結合新能源、數碼化與智能化等新經濟元素,正在改變資本市場走向。若在接下來的美元資產大波動中,中國資產能經得起短暫拖累,繼而走出不一樣的道路,料將吸引更多規避美元風險的資金落戶,並鼓勵更多中國貿易夥伴嘗試以人民幣交易支付結算,持有更多人民幣資產博升值。
所謂「花無百日紅」,美元資產已熱炒幾年,高估值是面對諸多潛在風險下的大弱點。雖然沒有人願意見到美元資產大冧,但如今美國的內、外政策,卻正在加大美元資產下行風險,奉行多元投資策略,有序分散風險,頓成主流投資風尚。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