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七成口腔癌確診已晚期!醫示警「檳榔+菸酒」罹癌風險高123倍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10月02日09:00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
拒絕檳榔與定期檢查,是遠離癌症的最實際做法。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檳榔長年被視為勞工族群提神習慣,但醫界早已證實其為口腔癌與頭頸癌主要致癌因子。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新診斷的頭頸癌中,口腔癌占比最高,逾七成確診時已屬中晚期。2023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口腔癌在45至59歲男性癌症發生率中名列前茅,反映嚼檳榔、吸菸、飲酒等高風險行為依然普遍。新竹臺大分院腫瘤醫學部李明璟醫師提醒,中壯年是家庭與社會支柱,卻同時是頭頸癌主要受害者。

治療艱辛影響深遠 家庭經濟重創

罹病者多需接受手術、放療與化療,不僅身體受創,還得面對語言、吞嚥及外觀改變帶來的心理壓力。一位45歲喉癌患者莊先生手術後需氣切,無法正常說話與進食,甚至失去工作,家庭陷入困境。他直言,生病後才知道沒有「早知道」。李明璟醫師指出,部分患者術後必須依靠高價營養品維持體力,每月支出增加數千到上萬元,不少人被迫離職,形成生理與經濟的雙重打擊。

三害組合罹癌風險飆升 高達常人123倍

研究顯示,嚼檳榔者常同時吸菸、飲酒,三者相加形成「三害組合」,致癌風險較一般人高出 123 倍。這不僅增加治療難度,也大幅提升復發與轉移機率,縮短存活期。由於多數病人症狀出現時已屬晚期,對正值壯年的患者與家庭影響極為沉重。

預防勝於治療 政府與醫界同步行動

目前全台已有逾50家醫院開設「戒檳門診」,由專業團隊協助病人戒除檳榔成癮。衛福部口腔健康司亦推動校園拒檳教育、限制廣告與販售區域,並禁止供應未成年人與孕婦,降低民眾接觸檳榔的機會。

李明璟醫師強調,檳榔不像香菸有明顯煙霧,它的傷害是潛藏且持久的。從公共衛生角度來看,與其投入巨額醫療資源於治療,不如將資源用於預防與健康教育,讓更多人懂得在還健康時,選擇正確的行為。

拒絕第一口 守護健康與家庭

臨床觀察顯示,許多患者因延誤防治而抱憾終生。李明璟醫師強調,拒絕檳榔與定期檢查,是遠離癌症的最實際做法。當失去說話、進食與工作的能力,不僅是健康崩塌,更可能讓整個家庭承受難以負荷的代價。

查看原始文章

不加「紅灰」仍致癌! 醫:遠離「檳榔」預防口腔癌

台灣健康醫療網

中年男菸酒檳榔不離手 聲音沙啞竟是罹「口腔癌第四期」

台灣健康醫療網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