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少年早知愁滋味——從青少年情緒問題看輕生預防
近年來,有關青少年情緒問題和輕生的統計數字極受社會關注。根據2023年的一個全港統計,學童因為自殺而不幸離世的個案數字比10年前上升了3倍。在6至17歲的學童中,有6.9%出現與自殺相關的行為,當中有1.1%曾企圖自殺。在這個年齡組別中,有24.4%的學童面臨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問題。(撰文:精神科專科醫生潘錦珊醫生)
學童和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其實和身體健康同樣重要。今期專欄我們會探討一下有關學童輕生的風險因素和早期徵兆,家人和學校可以多加留意。
一. 青少年情緒困擾的個案分享
小利是一位中學二年級的學生。她性格乖巧,自小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然而,自青春期開始,她便顯得特別焦慮,性格也變得容易煩躁。在社交媒體上,同學對她衣著和外形的評論,令她心神不定:若有人稱讚她,她便感到很愉快;但是若有人給她一些負面評語,她便開始很懷疑自己。事實上,她長得比班內其他的同學高,身體發育也比其他人早,她很懷疑自己的外表是不是跟其他人很不一樣。另外,她的臉上開始長出青春痘,也令她十分煩惱。晚上她經常輾轉難眠,早上因為難起床,常常不吃早餐便上學,導致上課顯得疲倦和難以集中。漸漸地,她的成績開始倒退,擔心自己不再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和認同,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以上個案描寫了不少青少年進入青春期會面對的挑戰和煩惱。面對學業壓力、青春期身體狀況轉變的適應、社交媒體的溝通模式,以及想滿足自己和其他人的期望,往往令年輕人面對不同程度的壓力。因此,要了解青少年的困擾,就必須認清問題的來源,從而針對性地提供所需的資源來幫助他們。
二. 關於青少年自殺的迷思
- 與青少年談及自殺的話題,會將自殺念頭植入他們的意念嗎?
答:研究顯示,開放地討論有關自殺相關的話題不會誘發自殺念頭。相反地,可以讓青少年感到有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他們表達情緒,了解他們困惑的地方,並教曉他們懂得怎樣就相關問題求助。
- 青年人談及自殺只是想吸引人注意嗎?
答:任何透露自殺想法的行為都需要關注和適當介入,身邊的人需要用體諒和關懷的態度去鼓勵青年人尋求協助。
- 提及或企圖自殺的人都是懦弱的嗎?
答:有以上困擾的人和懦弱並無關係,他們背後往往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
三. 關於青少年輕生的風險和保護因素
風險因素
- 有童年創傷經歷,例如被虐待或欠缺適當照顧的經歷。
- 孩子本身有精神健康疾病,如焦慮、抑鬱、進食失調等情緒問題。
- 性格特徵,例如較為執著或完美主義,往往從單一個方面(如學業成績的追求)作出對自我價值的肯定。一旦成績退步,心態上便會難以適應。
- 社交關係上,青少年會特別關注朋友對自己的看法和接納。交友問題或朋友之間的衝突也可能成為風險因素。
保護因素
1.培養自信與自愛:讓青少年有機會發掘他的獨有才華,找到自我價值,從而對自己建立合理的期望,而不是過度的自我批評。
2.正面面對精神情緒病患:精神情緒病患並非軟弱的表現,而是一種生理狀況,需要社會、學校和家人的了解關懷和提供適當治療。就好比一位意外弄斷手骨的人士,我們不能單單叫他休息就能復原,而是需要讓他接受適當的治療。精神情緒病患的情況也是一樣,若得到適當的治療,可以大大減少病情惡化和出現自殺念頭的機會。
四. 風險先兆
- 心理狀態方面:透露覺得自己無價值或者無用的想法,對將來失去希望。
- 行為上的轉變:逃避社交,彷彿對任何事物失去興趣。
- 功能倒退:在學習表現上,甚至自我衛生上都表現倒退。
- 自殘行為:自殘的行為有可能是一種情緒困擾的宣洩,但亦可能演變成輕生的行為,因此需要接受專業人士的評估。若在媒體或對親友表達離世的念頭,或告別的意思,就要即時盡快尋求專業協助。
五. 一些實在的支援策略
- 正向溝通:若青少年正處於情緒困擾的狀態,可以主動聆聽他們的困擾,避免批判的回應,從而讓他們感到有一個安全的空間去開放和誠實地溝通。這樣能促使他們在下一個情緒危機發生的時候,會勇於尋求協助。
- 預先建立自助和求助方案:青少年需要學習建立正面適應壓力的方法,讓他們了解自己情緒變化的徵兆,並且運用適當調節情緒的技巧,如靜觀練習或放鬆技巧都對處理壓力和焦慮有幫助。從靜觀練習,可以去觀察和接納自己的情緒和意念,再出現危機時,他們便會察覺到如何自我幫助及儘快求助。對於一些較複雜的個案,醫護團隊更有可能需要和學校及家人配合,預先制定一些緊急支援方案,從而能夠及時處理危機。
- 建立人生方向和意義:引導青少年在成長期思考自己的價值,尋找自己有熱忱的地方和人生的信念、意義和價值,從而帶著這份力量和盼望去應付人生的種種挑戰。
六. 總結
青年人克服情緒困擾需要勇氣,然而社會上亦需要克服誤解和歧視,以免青少年和家長因怕誤解和歧視而不敢求助。另外,社會需要給予青年人支持、了解和接納,讓他們感覺身邊有支持的力量和求助有門。讓我們與青年人同行成長,培養自信和自愛的新一代。
原文刊登於活好的So Fit So Good
記得同時留意我們的Facebook、Instagram & Youtube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