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到了〜冬令進補如何不上火?中醫師提 4 體質進補秘訣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今(2025)年落在 11 月 7 日。立冬象徵冬季來臨,此時,氣候轉為陰雨寒冬,萬物進入收藏、休養的狀態。民間習俗「立冬補冬,補嘴空;立冬進補,來年打虎」。但如何進補呢?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醫師表示,天氣轉冷時,人們會透過進補以儲備能量、累積養分,以迎接寒冬。立冬進補雖是傳統習俗,但中醫強調進補需辨別體質,補得對才能養身,補錯反而上火傷身。
她提醒,現代人體質跟古代又不同,進補不宜過量,要依據體質平補或溫補。且要多留意補過頭的徵兆,口乾、口破、口臭、身體發熱、面部紅赤、脖子緊繃、頭昏眼脹、冒痘痘、大便乾硬、小便黃且量少、皮膚發疹,應停止進補。
辯證 4 體質的進補要點
氣血虛體質
- 症狀:疲倦、容易感冒、稍微怕冷或身體發熱感、食慾不振、容易脹氣、大便偏軟。
- 食療:健脾養氣血的山藥燉排骨湯、枸杞雞肉湯、豬肚蓮藕湯。
- 注意:利用藥性平和的藥材,各種體質適量食用。
陽虛體質
- 症狀:疲倦明顯、身體怕冷、手腳冰冷、喜歡喝熱飲。
- 食療:溫補的羊肉爐、當歸生薑羊肉湯、薑母鴨、麻油雞、四物雞湯。
- 注意:不適合發炎、感冒發燒、失眠、口乾、便秘、火氣大口破。代謝性疾病,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免疫疾病、孕婦食用前應先詢問中醫師。
陰虛體質
- 症狀:常口乾舌燥、手足心熱、皮膚乾燥、常熬夜、或喜歡吃辣。
- 食療:能滋陰、潤肺的百合銀耳蓮子湯、枸杞山藥蛤蜊湯。
- 注意:避免辛辣刺激物,例如,辣椒、酒、油炸。長期熬夜且有水腫者,勿自行服用,請先諮詢中醫師。
濕熱體質
- 症狀:口苦口黏、口氣重、容易長痘痘、皮膚出油、大便軟且較臭或便秘。
- 食療:利濕熱的四神湯、冬瓜薏仁排骨湯搭配生薑、少量當歸鴨肉湯。
- 注意:甜食、油炸、酒類、麵包、麵食類、高糖分水果。
適當運動促進循環
吳宛容提到,冬季屬水,屬腎,屬黑色。黑色食物最能養腎、固精、藏氣,中醫食療建議可吃黑色的食物補腎水,例如,黑米、黑豆、黑豆漿、黑木耳、香菇、黑芝麻、紫菜、海帶(甲狀腺異常者請諮詢醫師)、烏骨雞、烏魚等。
體質偏寒及過敏者,早上使用 40 度左右熱毛巾敷臉,晚上水前泡腳 15 分鐘促進循環。適當溫和運動及適量飲水,八段錦、瑜珈、散步快走、爬山,適度活動筋骨,促進氣血循環,以微微出汗為宜,避免大量過度發汗及完全不流汗。
諮詢專家: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 吳宛容醫師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