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誰的女友」到「海的角落」!陳乖乖把台灣漁港玩成最有趣的實境秀
「通常叫乖乖的都很不乖!」這是自媒體創作者陳乖乖在 《尷尬專訪中》中對自己的幽默註解。這位以「海港探險 × 海洋知識」為核心的 YouTube 創作者,正以一種幽默、好玩、且接地氣的方式,帶領 25-35 歲的年輕觀眾重新認識我們四面環海的台灣。
她的內容軌跡非常獨特:從一開始的美食開箱,一路轉向鮮少人觸碰的漁法文化與海洋教育。她說,YouTube 要用「幽默、好玩」的方法讓更多人理解台灣的海與魚。
「想擁有名字與話語權」:從一句話引發的 YouTube 革命
聊到最初想拍 YouTube 的契機,乖乖說這來自一場社交聚會。當天,現場來賓一個個被介紹頭銜與姓名,輪到她時,卻只被稱作「某某的女朋友」。那一刻,強烈的感受衝擊了她,讓她意識到自己「想被認出本名,也想擁有話語權」。回家後,她將「有錢、有權、有名」當作是改變現狀的三個步驟;前兩者不可得,但她能嘗試第三個。於是,這位原本在高中為了不想被家人找到而亂取名「乖乖」的女生,叛逆地踏上了創造之路。
轉型海港:阿公的冠軍獎盃與「小白視角」的初心
從美食開箱突然轉向硬核的魚市場與海鮮知識,乖乖坦言一開始連自己都覺得跳 Tone。但後來回頭看,才發現這與家族記憶緊密相連:她的阿公是釣魚比賽的常勝軍,家中的餐桌從小吃的都是「野生海魚」。越拍,她越理解技術與學問,也更想「把阿公講過的故事補上知識」。「不懂就不能拍嗎?」面對第一支魚市影片爆紅卻引來「什麼都不懂還來拍」的謾罵,乖乖反問。她決定代替所有觀眾,以「小白視角」走進去,勇敢提問、踩雷與體驗,讓大家跟著一起學,把複雜的漁港文化變成一個親民、有趣的「懂海的入口」。
身為一個 YouTuber,除了要處理「沒帶相機、沒卡、沒電」這種「毛起來」的突發狀況外,網路上的評價和輿論更是難關。乖乖說,稱讚會開心,但批評她多半選擇不看。她的真正定心丸是念經,其中一句「一切業障礙皆從妄想生」成為她的核心調適心法。這句話幫助她放下成見與恐懼:稱讚與困境都別過度想像,面對肅殺氛圍重的漁場,也不要先預設自己不被歡迎。她坦承曾因分享中國旅遊心得而遇到大規模攻擊。面對全網謾罵,她會懷疑是否做錯,但念經三次仍覺得沒錯,那就堅持原本的路。她笑說,她最大的底氣是:「大不了回家啃老。」想清楚退路後,反而更能繼續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