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50歲後「這樣跑」增免疫力、穩自律神經! 專家:效果更好又不傷身

台灣健康醫療網

發布於 10月18日08:00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本文摘自:《50歲開始學慢跑:慢跑防健忘、降三高、治腰痛、調自律神經。就算很少運動,這套跑法帶你從1公里起步,輕鬆完成10公里》,大是文化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對於20歲、30歲的年輕人而言,很多事都是初次體驗。雖然可能經歷失敗,但也較容易獲得成就感。

相反的,到了50歲、60歲時,接觸全新領域或挑戰新目標的機會逐漸減少。然而,不分年齡,任何初次體驗並獲得成果的事,都能提高自信心。

慢跑是最佳有氧運動 促進血液循環、抗疲勞又抗老

不同於高爾夫球,需要上課學習技術,慢慢看見成果、培養手感。慢跑的指標,比如距離與速度清楚易懂,成果具體可見,是一種容易感覺進步的運動。此外,慢跑又是有氧運動的模範生,只要簡單操作,效果就能明顯反映在體重上。

瘦身順利能提升自信,感覺「我還能做到」;感覺體力衰退仍能打破自己的距離與時間紀錄,進而獲得自信,相信自己的身體還有進步空間。

事實上,慢跑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造成疲勞的物質不易累積,也就較不容易感到疲倦。體力變好,自然也更有行動力,整體更顯年輕。

有一說,運動過度會產生活性氧(自由基),有害身體健康,還會加速老化,但只要依照WHO定義的適度運動:「每週150分鐘到300分鐘、中等程度的有氧運動」來慢跑,根本無須擔心慢跑傷身。

長時間待在室內 自律神經變鈍、身體抗壓力下降

慢跑時,來自手機與電腦的大量資訊,都會受到隔絕。再加上,跑步以持續、重複且有節奏的動作,會讓人更能進入專注狀態、提高注意力,甚至可以刺激靈感、產生點子。

此外,我特別關注外界溫度的變化。雖然我們生活在四季分明的環境中,但如果整天都待在室內,身體就無法實際感受到這些氣溫變化。

人類之所以能維持穩定的體溫、賀爾蒙與心率,就是因為體內的恆常性機制在作用,而讓這個機制運作的核心就是自律神經。我們如果總是關在室內,就少了讓自律神經活動的機會。久而久之,自律神經就會變得不敏感、調節能力下降,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也會變弱。

戶外慢跑讓身心更穩 情緒、免疫力、自律神經一次改善

而在戶外慢跑,能讓自律神經維持正常運作。

舉例來說,冬天慢跑時,冷到呼出來的氣都是白的;夏天則可能在將近四十度的高溫下跑步。在這些極端環境中,隨著慢跑時體溫自然上升,自律神經如同空調,配合環境調整身體。

不僅如此,自律神經與心靈相關。據說,自律神經調節得當的人,比較不容易罹患精神疾病。許多數據也顯示,運動比抗憂鬱藥物來的有效。

當自律神經正常運作,工作效率也會提升。因為交感神經活化,可使人保持專注,進入工作狀態。反之,若自律神經失調,副交感神經活化,身體進入休息狀態,可能會導致在必須工作時,無法盡力工作。

透過慢跑,可以讓身心狀態回歸平衡。

從氣溫的角度來說,如果你一天24小時都在恆溫的室內工作、生活,不只是體力,連自律神經都會隨之失調。我們常聽到「天氣冷容易感冒」,但事實上,是因為「不出門接觸寒冷,才更容易感冒」。

生在四季分明的國家,我們本就擅長因應氣候變化。而在戶外慢跑,可以進一步鍛鍊這項能力。

50歲也能跑出健康 掌握「增肌→慢跑」順序效果更好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疲勞的恢復速度會減慢,但至少還有一定的肌肉量。雖然每個人的情況不盡相同,但一般而言,先強化肌肉再開始慢跑,這樣的順序比較妥當。不過,假如你不到55歲,且對自己的肌肉量有自信,也可以在增肌的同時開始慢跑。

原本缺乏運動習慣的人,可以先從日常中多走樓梯或快走,慢慢養回肌肉;但若平時就有一定的活動量,就需要更強力的負荷與運動。以深蹲為例,平常習慣爬樓梯的人,如果單純做深蹲(雙腳蹲),反而是減輕負荷,需要加強變化,以免停滯。

關鍵在於,必須給予比平常更強烈的刺激。

雖然在家鍛鍊肌力容易入門,但要是負荷設定錯誤,就難以獲得成效。相對來說,在健身房訓練只需要調整器材重量,就可以設定強度,較容易掌握,效果也比較穩定。

本文來源:《50歲開始學慢跑:慢跑防健忘、降三高、治腰痛、調自律神經。就算很少運動,這套跑法帶你從1公里起步,輕鬆完成10公里》,大是文化

查看原始文章

輕鬆燃燒卡路里!微步行、超慢跑有什麼健康好處?適合哪些人?

台灣健康醫療網

長壽運動「超慢跑」不是人人適合! 醫點名「這些族群」先問過醫師再跑

台灣健康醫療網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