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西禪寺千年宋荔 僅靠一層樹皮托百斤果?
盛夏時節,吹着空調品嚐着鮮甜可口的荔枝可謂一大樂事。隨着電視劇《長安的荔枝》在内地熱播,加上今年荔枝大豐收,這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白玉果子再次成為熱話。
在福州西禪寺,坐落着一株千年「宋荔」,奇特的是,樹幹中空、僅靠一層樹皮存活的它,卻能持續開花結果,年產百斤不止,堪稱奇觀!究竟是佛門庇佑?還是暗藏科學奧秘?
文章出處:「當代中國」網站
福州奇觀 西禪寺千年「空心」宋荔
自古以來,福州是盛產荔枝的地方,尤其在宋代最為鼎盛,名氣遠遠超過嶺南、巴蜀等地,而西禪寺的荔枝在福州更久負盛名,有「閩中荔枝甲天下,西禪荔枝甲閩中」的美譽。
西禪寺栽種荔枝的歷史十分悠久,如今還現存着一棵種植於北宋天聖年間(1023年)的荔枝古樹,樹高7米,樹幹直徑達2.5米,是中國目前現存最粗壯的荔枝樹,人們把它稱為「宋荔」。
然而,若是走近細看,你會發現震撼一幕——宋荔的樹幹内部早已朽空,只剩一層10厘米厚的樹皮支撑整棵樹的生命。
原來曾經有一段時間,由於樹幹嚴重受損,宋荔一度瀕臨枯死。為挽救古樹,幾十年前,寺内一位名叫「品性」的法師帶領僧眾鋪設了一條專用水管,從樹根直通樹梢,繼而確保水分能直達每根樹枝。
在持續多年的精心養護之下,宋荔奇迹般復蘇,並在1997年香港回歸之年,枯木逢春,再次開花結果。如今,這棵宋荔仍年年結果,讓人不為這生命奇迹驚歎。
當荔枝遇上墨香 西禪寺啖荔詩會續百年風雅
如今西禪寺內半數以上的荔枝樹,都是以這株千年宋荔為母樹嫁接培育。這些「荔枝子孫」完美繼承了母樹的優良基因,果肉飽滿、果核細小、酸甜比例恰到好處,每年採摘季都會吸引大批市民前來品嚐。
若有機會在七月到訪西禪寺,不僅能品嚐宋荔後代的清甜,更可邂逅一場穿越古今的啖荔詩會——怡山啖荔詩會。
「怡山啖荔詩會」的傳統始於明代,當時詩人徐火勃常在西禪寺舉辦荔枝雅集,文人墨客邊啖鮮果邊即興賦詩,盛極一時。詩會後來雖一度中斷,但自1988年起,西禪寺聯合福建省詩詞學會重啟傳統,至今已持續舉辦三十餘屆。
西禪寺啖荔詩會一般在小暑前後舉行,活動前十天至一個月,福建省詩詞學會便會向全市詩詞愛好者廣發邀請,收集匿名詩稿,並邀請專家評審,最終於西禪寺頒獎。
從最初的三五桌小眾聚會,到近年鼎盛時近百人共襄盛舉,當新摘的荔枝紅果遇上即興揮毫的墨香,「怡山啖荔」成為了福州人盛夏的文化雅宴。
延伸閲讀:趣談中國文化|荔枝本名離枝?「一啖荔枝三把火」指哪三把?
【本文獲「當代中國」授權於am730刊出,歡迎關注】
睇完新聞,記得追蹤am730以下平台,接收最新、最啱你嘅消息!
Facebook:am730 (https://www.facebook.com/am730hk)
Instagram:am730hk (https://www.instagram.com/am730hk/)
YouTube:am730 (https://www.youtube.com/c/am730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