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寵物】罕見情況!倉鼠咬手指後受感染 9歲女發高燒心跳過快險死

MamiDaily

更新於 07月13日05:10 • 發布於 07月13日01:06 • PressLogic - Mami親子日常

早年日本動畫《天竺鼠車車》爆紅,令飼養天竺鼠、倉鼠等小動物的人數上升。特別是又萌又小巧的倉鼠,佔用空間不多,性格親人,是孩子的寵物之選。而且倉鼠身上較少攜帶病毒細菌,令父母放心。不過外國一名9歲女孩。被寵物倉鼠咬了手指後,傷口腫痛,出現感染,有發高燒、心跳過快、手臂現紅色皮疹等徵狀,幸而及時送醫治理,救回一命。

9歲女孩被寵物倉鼠咬了手指後,傷口受感染

Photo from 翻拍自The Sun

倉鼠細小又可愛,是不是孩子的理想寵物

Photo from 翻拍自The Sun

女童被倉鼠咬傷手指

根據外媒《The Sun》報道,9歲女童Sapphire Swannack飼養了一隻名叫「Blue」的黃金鼠(Syrian hamster),屬倉鼠品種中較常見的其中一種,性格溫馴。一天,女童抱着倉鼠時,被倉鼠咬了右手無名指。

雖然倉鼠咬人會疼痛、流血,但由於倉鼠一般都是人工飼養繁殖出來,吃的食物也比較乾淨,身上較少攜帶病毒細菌。所以被倉鼠咬了以後,只要小心料理傷口,一般很少受到感染。不幸地,女童傷口出現腫脹疼痛,而且手臂更長了紅色皮疹,她31歲的媽媽Lucie感到擔憂,讓愛女接受抗生素治療。媽媽說:「我以為抗生素能治好女兒的傷口,我們通常聽到貓貓狗狗咬人後可能受感染,但較少聽說會被倉鼠感染。」

傷口出現腫脹疼痛,而且手臂更長了紅色皮疹

Photo from 翻拍自The Sun

送院及時,女童被救回一命

Photo from 翻拍自The Sun

及時送院救治

幾天後,女童情況更差,紅色皮疹擴散,而且發起高燒、心跳過快。家人立即把她送入醫院。由於Sapphire體溫太高,醫院擔心她受新冠肺炎感染,即時進行隔離,幸而報告呈陰性。同時因心跳過急,醫生為她靜脈注射。

翌日一早,女童需全身麻醉下進行清洗傷口手術,現已逐漸恢復健康。媽媽憶述事情時,猶有餘悸:「如果感染到了心臟,女兒就會死亡。很幸運,她還活着。」事實上,倉鼠咬人後導致嚴重感染的情況很少,若發現傷口腫脹,都不能掉以輕心,應立即求醫。

現時倉鼠Blue給了親友飼養,媽媽Lucie還特意提醒他們,抱或跟Blue玩耍時,要戴上厚手套。

事實上,倉鼠咬人後導致嚴重感染的情況很少,女童個案屬少見

Photo from 翻拍自The Sun

女童媽媽建議與倉鼠玩耍時,要戴上厚手套

Photo from 翻拍自The Sun

倉鼠為何會咬人呢?

1. 不信任、陌生,出於防衞而咬人;
2. 手上有食物的味道,接觸倉鼠前要洗手。由於部分倉鼠覺得洗手液的香味是「能吃的味道」,宜用無香料的洗手液;
3. 將你的手誤認為食物;
4. 地盤意識;
5. 缺乏磨牙,變得焦躁,見到甚麼都想咬;
6. 生氣或心情不佳;
7. 受到驚嚇或被打擾;
8. 身體不適、發情或懷孕。

父母讓子女飼養倉鼠時,應預先告知哪些情況不宜接觸倉鼠,例如牠們正在進食、睡覺等,亦不要突然強行抓起倉鼠,都有機會被咬。有需要時,可讓孩子戴上手套才接近寵物,同時要教導尊重和珍惜動物生命。

飼養倉鼠是安全的,不過若發現身體有問題,應立即求醫

Photo from 翻拍自The Sun

延伸閱讀:
【兒童增高】擔心孩子身高比同齡矮? 兒童增高黃金期必吃10種食物!

延伸閱讀:
【孝順仔】中學就幫失智媽媽換尿布沖涼 廿四孝仔遭女友狠批三個字 陷兩難

Text : Mami Editorial

Source:The Sun

閱讀完文章,記得追蹤 MamiDaily親子日常 以下平台,隨時接收最新育兒教育資訊 !

【Follow MamiDaily親子日常 IG】

【Like MamiDaily親子日常 FB】

查看原始文章

【水果啫喱】10款零失敗當造水果啫喱DIY食譜 夏天必吃消暑甜品!

MamiDaily

【防蚊】BB為何對蚊蟲叮咬反應大? 除了防蚊網 這5方法也能杜絕蚊蟲騷擾!

MamiDaily

【怪癖】5歲女童肚痛照胃鏡驚現一團亂髮 被揭患特殊病症 頭頂被拔至禿髮

MamiDaily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