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追索返還 過去5年537件流失海外文物回國
國家文物局周三(10日)表示,正在開展的第4次全國文物普查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新發現文物數量超13萬處。而在「十四五」時期,中國在4個國家開展6處文物古蹟保護修復,49項中外聯合考古項目涉及28個國家和地區,35批次537件/套流失文物藝術品回國。
國家文物局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記者會」上表示,完成全國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古代名碑名刻文物等調查公布。各級財政文物保護專項經費持續投入,近2,000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修繕工程有力推進,1,200多項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項目有效實施。此外,革命文物資源底數基本摸清,全國不可移動革命文物有4.2萬多處,國有館藏革命文物有150萬餘件/套。
介紹流失海外中國文物追索返還工作時,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解冰強調,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首次納入流失文物追索返還相關表述,加大流失文物追索工作中的跨部門協同力度;推動開展歷史上流失文物的溯源和流轉歷史研究,為流失文物追索打好基礎。中國還與27國簽署政府間防止文物非法進出境協定,聯合18國發布《關於保護和返還殖民背景下流失或通過其他非正義、非道德方式獲取之文物的青島建議書》。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