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健康】寶寶口中奶垢抹不走?或是口腔清潔不足致鵝口瘡

MamiDaily

更新於 08月22日14:57 • 發布於 08月24日01:17 • PressLogic - Mami親子日常

當寶寶長出牙齒,不少父母也知道刷牙的重要性,但其實在嬰兒尚未出牙前,便應清潔他們的口腔。兒科專科醫生羅婉琪指出,雖然嬰兒多喝水也有清潔作用,但並不能取代日常的口腔清潔,否則有機會增加患上鵝口瘡的風險。小朋友如患上鵝口瘡會因疼痛而影響進食,嚴重者甚至有機會感染扁桃腺和食道。鵝口瘡也有機會經由餵哺母乳的過程感染母親,或造成交叉感染。羅醫生提醒家長,應定期清潔嬰兒口腔,也要徹底消毒奶瓶和奶嘴,預防感染和復發。

初生寶寶即使未出牙仔,都要開始清潔口腔。

Photo from MamiDaily

奶多糖分 念珠菌易口內繁殖

鵝口瘡的形成是由於口腔受念珠菌感染,而在口腔兩側、舌頭和上顎等位置長出白色薄膜,因其形狀與奶垢相似,家長未必能及時發現情況。要分辨兩者,家長可以輕輕擦拭患處,如不能抹去薄膜,便有機會是鵝口瘡。兒科專科醫生羅婉琪表示:「由於嬰兒免疫力較弱,加上他們以奶為主食,如未有好好地清潔口腔,奶中的糖分便會殘留在口內,令『嗜甜』的念珠菌大量繁殖,形成鵝口瘡。」

奶中的糖分便會殘留在口內,令『嗜甜』的念珠菌大量繁殖

Photo from MamiDaily

可經接觸傳染 親餵媽媽有感染風險

小朋友如患上鵝口瘡,或因不適而「扭計」,變得不願進食,家長可能會擔心小朋友營養不足。羅醫生稱,現時鵝口瘡的治療有效,家長毋須過分擔心,「醫生會處方抗生素藥水,一般7至14天便會痊癒。當小朋友步入2至3歲,免疫系統發展相對較健全,患上鵝口瘡的機會便會下降。」然而,鵝口瘡有機會復發,因此家長也應徹底消毒的奶瓶和奶嘴,減低復發機會。

除了留意小朋友的口腔健康,親餵媽媽也要提防受感染,羅醫生提到:「一旦被感染,媽媽的乳暈位置可能會出現刺痛、紅腫及脫皮等症狀,與寶寶吸啜所造成的破損有別。」通常醫生會為受感染的媽媽處方抗生素藥膏治療,以免嬰兒痊癒後,又因接觸媽媽受感染的乳房而再次患鵝口瘡。

BB飲完夜奶後,必須清潔口腔

Photo from MamiDaily

建議至少於「夜奶」後清潔寶寶口腔

由於鵝口瘡與口腔清潔不足關係密切,因此除了需徹底消毒食具外,羅醫生亦提醒,家長應在寶寶出生後便開始為他們清潔口腔,「雖然不需要每次進食後也清潔,但就如成人早晚刷牙,至少應在最後一餐『夜奶』後擦拭寶寶的口腔。」家長可用乾淨的毛巾包著尾指,沾水後打圈輕拭寶寶口腔、牙肉和舌頭;如寶寶因抗拒而咬到父母,家長也可利用工具,如嬰兒口腔清潔棒作為輔助,此舉也有助寶寶漸漸長大後,在短時間內適應刷牙。

兒科專科醫生羅婉琪

延伸閱讀:
【講反話】高小子女愛講反話 讓父母難猜真實想法? 4方法破解孩子「口不對心」

延伸閱讀:
【收入】婚後被要求當全職主婦 有錢男友只給2萬家用 月薪6萬中產女陷兩難:只能分手?

Text:Mami Editorial
Source:兒科專科醫生羅婉琪

閱讀完文章,記得追蹤 MamiDaily親子日常 以下平台,隨時接收最新育兒教育資訊 !

【Follow MamiDaily親子日常 IG】

【Like MamiDaily親子日常 FB】

查看原始文章

【家庭關係】抱孫不抱子成常態!研究:祖輩錫孫隨時多過錫仔女

MamiDaily

【父母共鳴】調查:83%父母承認現代孩子成長難度增? 生活壓力大 6成家長想回到童年

MamiDaily

【極簡主義】夫妻消費降級 花7年Full Pay買樓 公開7大慳錢育兒秘訣 年省3萬!

MamiDaily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