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疾病】手足口病傳播力強 小朋友易中招 醫生親教預防方法

MamiDaily

更新於 09月19日02:57 • 發布於 09月19日02:55 • PressLogic - Mami親子日常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提醒家長,本地手足口病活躍程度上升,僅僅4日已錄得14宗爆發個案,涉及32人,超過9成個案在幼兒中心、幼稚園和小學發生。每年夏季和秋季蔓延的手足口病,主要影響幼兒和兒童,患者可能發燒、喉嚨痛、口腔潰瘍和出皮疹等,大部份會於一至兩週內自行康復,但期間幼兒因口腔不適不願進食、哭泣、睡眠欠佳,令父母聞之色變。今日一於聽聽兒科專科醫生陳延珮的講解。

手足口病通常在夏季和秋季蔓延,多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和腸病毒71型)引起

Photo from MamiDaily

一人感染 全班遭殃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指出,院舍/學校的手足口病爆發個案由八月底(8月24日至30日)一周的兩宗(涉及6人),增至最近兩周(8月31日至9月6日及9月7日至13日)每周的7宗,分別涉及34人和17人。本周首四天(9月14日至17日)已錄得14宗爆發個案,涉及32人,當中超過9成的爆發個案在幼兒中心、幼稚園和小學發生,手足口病的活躍程度在過去數周顯著上升。

兒科專科醫生陳延珮指出,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疾病,通常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和腸病毒71型引起。在香港,手足口病的高峰期一般為五月至七月,十月至十二月亦會出現另一股小高峰。最令家長恐懼的是這個病傳染力強,學童一人感染,可能令全班也受傳染,不可不防。

手足口病傳感力強,隨時由一個變成一班感染

Photo from MamiDaily

為何幼兒容易受感染?

陳醫生指,手足口病主要透過接觸患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疱或糞便,或觸摸受污染的物件傳播。任何年齡人士都有機會患上手足口病,但小朋友經常會用手觸摸玩具或周圍環境,亦比較喜歡將手放進口内,所以較容易被傳染。

病發初期通常會出現發燒、食慾不振、疲倦和喉嚨痛。發燒後 1至2天,口腔可能會出現疼痛的水疱,這些水疱初時呈細小的紅點,然後會形成潰瘍。潰瘍通常位於舌頭、牙肉以及口腔的兩腮內側。另外,手掌及腳掌,甚至臀部或生殖器亦會出現不痕癢及有時會帶有小水疱的紅疹。

患者手掌及腳掌會出現紅疹,並發燒、食慾不振、疲倦和喉嚨痛

Photo from MamiDaily

口腔疼痛不願進食

有些小朋友因口腔疼痛,可能容易扭計、常哭泣、不願喝水和進食,往往令家長心痛又苦惱。陳醫生提醒,病毒潛伏期約為3至7天,大部份患者病徵輕微,並在7至10天內自行痊癒。但需要留意,小朋友如果發高燒、疲倦、喉嚨痛,有機會會拒絕進食,從而出現缺水,另外口腔內的水泡或皮膚上的潰瘍也可以引致繼發性細菌感染。

陳醫生說:「病毒本身可能引致嚴重併發症,如病毒性腦膜炎、腦炎及類小兒麻痺症癱瘓等,甚至死亡。」現時並沒有藥物治療手足口病。患者應多喝水和有充足休息,同時亦可用藥物治療症狀,以紓緩發燒和口腔潰瘍引致的痛楚。

要保持良好個人衞生,多洗手,並減少與同學親密接觸

Photo from MamiDaily

教兒童注意個人衞生

由於現時仍未有疫苗可有效預防手足口病,要預防該病,家長必須教兒童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例如:保持雙手清潔,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搓手最少20秒,用水過清並用乾淨毛巾或抹手紙抹乾。由於酒精未能有效殺死一些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例如:腸病毒71型),酒精搓手液並不能完全代替使用梘液和清水潔手。

另外用膳時要使用公筷和公匙,不要與人共享同一食物或飲料。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個人物品。避免與患者有親密接觸,如接吻、擁抱。當身體不適時,不應上班或上學及應向醫生求診。

中於口腔疼痛,患者不肯飲食,家長要適時補充水份,給幼兒飲用奶、清水、果汁等都可以,避免進食太熱的飲品和食物,以免喉嚨痛加劇。同時注意休息,有需要時可以用藥物舒緩症狀。 如果病情惡化,例如持續高燒、精神委靡、小朋友持續哭鬧、嘔吐、小便減少等,必須盡快求診。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亦提醒,病童應留在家中,直至發燒及紅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結痂後才回校上課。

兒科專科醫生陳延珮

Text:Mami Editorial

文章授權:兒科專科醫生陳延珮

閱讀完文章,記得追蹤 MamiDaily親子日常 以下平台,隨時接收最新育兒教育資訊 !

【Follow MamiDaily親子日常 IG】

【Like MamiDaily親子日常 FB】

查看原始文章

【幼童哽親】3歲兒不慎哽骨長輩反應極冷血?事後1舉動更令媽媽理智線斷掉

MamiDaily

【幼稚園入學】幼稚園面試大揭秘:如何讓幼兒直取OFFER?

MamiDaily

【恐懼】小朋友怕獨睡、完全關門、晚上照鏡 拆解兒童離奇古怪的恐懼根源

MamiDaily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