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最長工時未開綠燈 過勞死年殺130人
標準工時討論超過12年仍未「開綠燈」,不少打工仔因過勞問題徘徊在生死邊緣。工業傷亡權益會表示,本港每年有逾130宗工作期間猝死個案,涉及中暑或過勞等,個案更有上升趨勢,該會昨日舉行職業安全體驗展及相關研討會,有醫生認為,打工仔每周工時不應多於55小時,猝死不會單純由個人疾病引起,倡訂立最長工時限制。身兼工會主席的議員則指,部分行業已設立另類「標準工時」,質疑為何其他行業不能討論及推行。勞工處則指,工時政策複雜及極具爭議性,暫沒計劃立法規管。
本月初,黃大仙曾有清潔工人在掃樹葉期間暈倒昏迷,最終不治。其家屬指死者幾乎每日都需加班工作至逾10小時,質疑工時過長而過勞,導致猝死;另有電梯維修工人去年連續工作59小時,並在工作期間猝死,但公司不承認工傷。
工權會昨披露,本港每年有逾130人在工作期間猝死,個案呈上升趨勢,惟部分個案最終被歸咎為個人疾病,無法得到工傷補償。本身是職業醫學醫生的工人健康中心主席余德新指出,猝死主因是中風及心血管疾病,其中男性屬較高危群組,而高血壓、高膽固醇及過重亦是高風險因素,但認為猝死不會純粹由個人疾病引起,不能忽視過長工時造成的過勞及壓力問題。
余引述世界衞生組織及國際勞工組織建議,僱員每周工作不應多於55小時,相比每周工作35至40小時,每周工作超過55小時的僱員患中風的風險估計增加35%,死於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增加27%,質疑勞工處長期說國際對「過勞死」沒公認標準的說法有誤。他建議政府訂立最長工時限制,而非多年前提出的標準工時,以保障工人健康。
身兼工會主席的議員林振昇表示,個別行業工時長,從業者又多中高齡人士,增加工作猝死風險。他認為社會可以重新討論引入標準工時,舉例保安員已有「標準工時」,因按照《保安及護衞服務條例》,保安員每月不能工作超過372小時,變相限制從業員每天工作最多12小時,不能超過「12碼」,否則或有保安員會工作13、14小時。他質疑為何其他行業不能嘗試討論及推行。
林振昇又指,標準工時委員會雖在2017年結束工作,亦雖未建議立法,建議政府推出工時指引,但至今未見指引推出,認為當局至今仍未「交功課」。工權會主席劉千石期望,勞、資、官、管四方加強關注,改變僥倖心態,令工人能夠平安回家。
勞工處回覆稱,工時政策是複雜及極具爭議性的課題。勞資雙方因應各行業的不同情況,通過協商擬定合適的工時安排。政府現時沒有計劃以立法方式規管一般僱員的工時。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早前曾指,「工作過勞」並非醫學診斷,國際勞工組織並沒有就此制訂定義及指引;鑑於標準工時立法具高度爭議性,政府會尋找合適方法以制訂工時指引。
另外,工權會職業安全體驗展在灣仔集成中心舉行,展示工傷者相片、遺物,以及意外遺屬的錄音,並有以工作環境的氣味模擬工人的工作場所。展覽免費開放至下月3日。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
http://orientaldaily.on.cc/
東網網站 : https://on.cc/東網Facebook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oncc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