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擬推「健康幣」可當現金用!石崇良:希望藉此提升癌症篩檢率
為了提高民眾對健康的重視,衛福部長石崇良宣布將推出「健康幣」,未來包括打疫苗、篩檢、健檢等,無論公費或自費都能獲得點數(幣),後續可用來折抵健康相關產品。這項政策最快明年第 1 季上路,而關於「健康幣」要做什麼篩檢才可以取得?或者可以折抵那些消費呢?本篇文章帶您一次瞭解。
為什麼政府要推「健康幣」?
雖然大家都知道早期篩檢很重要,石崇良坦言,但現在各項癌症篩檢都遇到撞牆期,篩檢率很難再提升突破,在健康台灣願景下,思考如何提高民眾對健康重視、增加自我照顧,因此衛福部想推出「健康幣」。
如何獲得「健康幣」?
石崇良表示,現在的健康存摺只有各項檢驗資料,他說明未來只要上傳資料將獲得「健康幣」,讓民眾對於健康促進所做的行為能產生價值。那有哪些行為可以獲得呢?
.打疫苗
.健檢
.各項癌症篩檢等(無論公費或自費皆可)
石崇良解釋,因為健康幣推出的初衷是要大家提高癌症篩檢率,所以像是過去執行率差的、難度越高的,點數越高,例如:大腸癌篩檢大家不喜歡做,就會有更高的點數。
另外,如果以 10 月開打的「左流右新」公費疫苗為例,未來可能打 1 支疫苗給 100 點,2 支就 200 點,做癌症篩檢也有一定點數,有了這些點數就能做兌換。
「健康幣」何時上路?
石崇良說,衛福部正努力規劃,希望明年第 1 季可以上路,首先一定會納入的是所有各項公費活動,還會再搭配要推廣的政策,跨部會合作,除了疾管署、國健署是主要單位外,也可能跟運動部、教育部等合作。
「健康幣」可以折抵現金嗎?可以用在哪裡?
根據目前的初步計畫,健康幣未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兌換,例如:運動業者合作,使用運動設施可以折抵入場費,和連鎖藥局合作,去購買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時有折扣,甚至超商也可能可以折抵消費,政府希望透過公私協力讓民眾更願意注意自己的健康並主動的維護自身健康意識。
石崇良強調,過去政府宣導施打疫苗、癌症篩檢,都是告訴民眾「未來可以比較少生病」、「健保可以減少支出」等,但這對個人來說,沒有這麼快可以兌現好處,都是很久之後的事情,「健康幣」可以變成即時的回饋,希望全民動起來。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